字词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2。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3。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4。 【注释】 1.阙(音que):宫前供了望的楼,此指唐代都城长安。潼(音tong)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西薄华山,北距黄河,是许浑由东吴西入长安的必经之地。驿(音yi)楼:古时供行途中歇宿的处所。 2.长亭:古驿站,此指潼关驿楼。 3.太华: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县东南,以其西有少华山得名。中条:即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与华山夹峙黄河。 4.帝乡:京城,与下文“渔樵”对举,双关仕途之所。渔樵:捕鱼砍柴的人,代指隐士。 今译 秋日的傍晚,红叶更觉萧萧, 长亭客舍,饮酒一瓢。 残云归去了,在华山缭绕, 中条山落下了,疏落的雨脚。 树色随着关势渐次升高, 黄河的声响汇入了大海的波涛。 帝乡长安,已指日可到, 而我的心呵,却仍在 渔唱樵歌里逍遥。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这首诗是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途经潼关时所写。潼关是古代的咽喉重镇,由洛阳到长安必经潼关,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大家对此地颇为青睐,为它而留的佳作不胜枚举。许浑的这首诗借景抒怀,以情绘景,有一种大浪淘沙的雄浑悲壮之感。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深秋送别,倍感凄凉,瓢酒下肚,便有一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恋恋不舍与不得分别的苍凉,秋的氛围作陪衬,那份因别而得的愁绪便愈发浓烈,此诗又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由此可见,故友相逢、长亭送别的那种依恋。 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为儿女情长而多愁善感、不思进取?诗人为了摆脱这份愁绪,顺眼远眺,笔峰一转: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这四句相辅相成,残云归岫,天必放晴,而山色经过疏雨的洗刷,倍加清丽,恰是这份清新洗去了作者心头的愁绪,天地之间,除了自然,便是身处险关、万物尽收眼底的自我,那种顶天立地的神圣早已化解了心中所有的疑虑,心是如此坦荡。接着,黄河之水在潼外猛地一转,那涛声不绝于耳,似乎让人感觉到了它归海的那份无拘无束,此时作者的心已净化到与自然物我归一的境地。于是末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也就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 此诗情景交融,景语皆情语。中间四句同写景,却丝毫没有臃肿堆积之感,可见诗人的匠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