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 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形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 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形式

2. 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形式

劳动的社会形式又称劳动的社会形态,它是指在不同的


所有制形态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先后采取过原始公社劳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和雇佣劳动四种形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社会形式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80年代以来理论界出现以下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劳动是“联合劳动”。理由是: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资本论》第1卷,1975年版,第95页。)社会主义的联合劳动有以下特点:(1)联合体中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2)参加联合劳动的每个劳动者都是“自由”的,并且这种自由是实质上的自由,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形式上的自由; (3) 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协商建立起来的联合关系。他们的生产目的是一致的,但彼此又是相对独立的; (4)生产社会化还要求联合体有计划地使用和管理联合体范围内的所有个人劳动力,以便联合体根据各种需要调节各种劳动职能。
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劳动是“自主劳动”。这种观点最先由巫继学、朱玲等人提出(见《全国经济学团体通信》,1981年第35期)。他们的理由是: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在他们那里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的假象,……自主活动同物质生活的生产是分开的”,而只有在社会主义“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这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4、75页)。所谓自主劳动,是劳动的发生由劳动者自主、劳动的成果为劳动者自有的一种社会劳动。它的基本涵义是: (1) 由于社会主义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者可以自主地支配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 私有制的废除使劳动力由受物的被动支配而变成了受人的自主支配; (3) 由于上述两条,使生产资料同劳动力相结合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即由雇佣劳动下的被动的异己结合变为主动的自主结合; (4) 社会成员自主地以人为目的地从事生产劳动,共同占有产品。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劳动是“自主联合劳动”。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自主劳动和联合劳动具有共同的本质特点,这就是它们都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劳动的社会形式,因此它们是相融合的。社会主义劳动既是自主的,又是联合的。但是,它们之间仍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1) 自主劳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普遍存在的,联合劳动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劳动在需要“占有生产力总和”的场合,才具有客观必然性; (2) 自主劳动具有向联合劳动发展的客观趋势,但它决不会被联合劳动所取代,并自始至终地与联合劳动共存; (3) 自主劳动的主体是劳动者个人,而联合劳动的主体是由一定数量的劳动者所组成的劳动集体。因此,只有用“自主联合劳动”这一提法,才能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要求。
☚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 ☛
000004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