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磷肥
2. 磷肥
(1)发展历程。河北省磷肥生产始于1956年,当时石家庄市化学厂以磷矿粉和硫酸为原料开始生产普钙,当年生产359吨,1958年因 “大炼钢铁” 而终止,累计产量1 122吨。1959年邯郸地区改造炼铁闲置小高炉开始生产钙镁磷肥。1960—1961年,石家庄市3个厂点开始生产普钙,后由于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生产难以为继,到1962年全都关停。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的磷肥生产又重新开始起步,是年开始生产普钙。1969年全省共有普钙生产厂点11个,生产能力达1.4万吨,产量5 112吨。
1970年全省在束鹿召开磷肥现场会,大力宣传磷肥的增产作用,提高了人们对使用磷肥的认识,调动了各地生产磷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磷肥生产的发展。从1971—1974年的4年间,每年都有20余个磷肥企业建成投产。到1977年底,全省县以上生产厂点发展到124个,生产能力达21万吨,产量增至13.01万吨。
1979—1981年,河北省贯彻中央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方针,对交通条件差、装备落后、消耗高、质量差、亏损严重的42个厂点实行了关、停、并、转,钙镁磷肥生产厂点全部停产或转产,年生产能力相应减少4.38万吨; 对外部条件和管理较好、有发展前途的48个厂点进行了技术改造,年新增生产能力9.82万吨,到1981年底全省实有生产厂点80个,生产能力22.67万吨。
1984年、1985年,由于进口化肥急剧增多,严重冲击了磷肥市场,磷肥生产陷入产品积压、亏损增多、企业停产的低谷。全省68个生产厂点有28个关闭、转产,40个间断生产,亏损企业增加到41个。为扭转这种状况,1986年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厂点实行扶持政策,使磷肥生产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1988年全省共有磷肥生产厂点63个,生产能力达20.24万吨,生产19.43万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1996年,河北省磷肥生产厂点52家,从业职工1.03万人,固定资产原值4.8亿元,实现产值6.26亿元,生产能力达40.2万吨,产量27.42万吨,成为省内化学工业的重要行业。河北省磷肥生产发展情况见表2-3-4。
(2)工业分布。河北省52家磷肥生产企业,均属小型企业。按品种分,普钙厂点45个,生产能力26.2万吨;钙镁磷肥厂点1个,生产能力0.3万吨;磷铵厂点6个,生产能力13.7万吨。万吨以上厂点7家,分布在秦皇岛、邯郸、石家庄、唐山、衡水6市。
(3)品种结构。河北省磷肥工业的主要品种有普通过磷酸钙和少量的钙镁磷肥。普钙是用硫酸分解磷矿粉制成的一种水溶性速效磷肥,生产过程简单,是
表2-3-4 1965—1996年河北省磷肥生产发展情况
单位: 个、万吨
年 份 | 生产厂点 | 生产能力 | 产 量 |
1965 | | | 0.05 |
1970 | | 4.04 | 1.54 |
1975 1980 | 91 88 | 17.29 | 15.53 14.47 |
1985 1990 1996 | 68 54 52 | 19.29 17.77 40.20 | 2.97 14.46 27.42 |
河北省主要的磷肥品种。产品质量由于受磷矿石品位低的制约,只能达到化工部规定的四级标准,有效磷含量在12%以上。钙镁磷肥是一种枸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中肥效显著。河北省境内多为碱性土壤,因此限制了钙镁磷肥发展,1996年河北省仅有临漳磷肥厂一家生产钙镁磷肥。河北省磷肥工业的产品结构见表2-3-5。
表2-3-5 1996年河北省磷肥品种构成
单位: 万吨、%
| 普 钙 | 钙镁磷肥 | 其 他 | 合 计 |
产 量 比 重 | 16.71 61 | 0.21 1 | 10.50 38 | 27.42 100 |
注: 其他为折磷酸铵肥,见复合肥。☚ 1. 氮肥 3. 复合肥与复混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