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戒Jiè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忻州,浙江之余姚、椒江,福建之邵武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戒jiè

❶防備。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遂往不戒,身沒被戮。”
❷通“誡”,告誡,警告。《文選》張衡《思玄賦》:“怬河林之蓁蓁兮,偉《關雎》之戒女。”
❸齊戒,即齋戒。《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歷吉日以齊戒,襲朝服,乘法駕。”《古文苑》揚雄《蜀都賦》:“練時選日,瀝豫齊戒。”

亦称戒律、戒条、戒规。泛指佛教、道教中为出家、在家的信徒们所制定的受持修身与禁忌所必须遵守的一切规定。这些戒条和法规,用来防非止恶。按内容分,佛教可分为止持戒与作持戒两大类;道教可分为五戒、八戒、十戒、初真戒、中极戒、女真九戒、百二十大戒等。在戒规、受戒仪式上佛教、道教均有不同的详细规定。北周道士《步虚辞》之三有:“魔王教授事,故能朝诸天。皆从斋戒起,累功结宿缘”。《三徒五苦辞》有:“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句。

☚ 偈   叩搏 ☛

戒jiè

❶警戒,防备。《郑风·大叔于田》一章:“将叔无狃,戒其伤女。”毛《传》:“狃,习也。”郑《笺》:“狃,复也。请叔无复者,爱也。”孔《疏》:“请叔无习此事,戒慎之若复为之,其必伤汝矣。”《大雅·抑》五章: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毛《传》:“质,成也。不虞,非度也。”郑《笺》:“此时万民失职,亦不肯趋公事,故又戒乡邑之大夫及邦国之君,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大雅·常武》二章:“左右陈行,戒我师旅。”郑《笺》:“使其士众左右陈列而敕戒之。”
❷告戒。《小雅·楚茨》五章:“礼仪既备,钟鼓既戒。”郑《笺》:“钟鼓既戒,戒诸在庙中者,以祭礼毕。”孔《疏》:“祭祀之礼仪既毕备矣,钟鼓之音声既告戒矣。谓击鼓以告戒庙中之人言祭毕矣。”《大雅·常武》一章:“既敬既戒,惠此南国。”敬,通“警”,警戒。郑 《笺》: “敬之言‘警’也,警戒六军之众,以惠淮浦之旁国,谓敕以无暴掠为之害也。”敕,告戒。
❸齐备,完备。《小雅·大田》一章:“大田多稼,既种既戒。”郑《笺》:“大田,谓地肥美可垦耕,多为稼,可以授民者也。将稼者必先相地之宜而择其种。季冬命民出五种,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此之谓戒,是既备矣。”
❹至,到。《商颂·烈祖》一章:“亦有和羹,既戒既平。”毛《传》: “戒,至。”陈奂《传疏》:“《传》训 ‘戒’ 为 ‘至’。言神灵来至。平,和平也。‘既戒且平’,犹言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也。”一说,戒,警戒。郑 《笺》:“其在庙中,既恭肃敬戒矣,既齐立平列矣。”

☚ 寿岂   迋 ☛

读音j·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古拜切,去,怪韵。
❶防备;戒备。
❷戒除嗜好。如:戒烟。
❸佛教的戒律。

上一条: 下一条:

〔jie〕 gieab: ~烟。gieabyand.
戒除 〔jie chu〕 gieab.
戒指 〔jie·zhi〕 khangt ndad.

ㄐㄧㄝˋjiè2386这么(程度)。吴语。浙江杭州。

戒jiè

❶提防
 △ 警~|~备。
❷使警觉不犯错误
 △ 闻者足~。
❸戒除
 △ ~烟|~酒。
❹指佛教教徒必须遵守的准则;泛指应当禁做的事
 △ 开~|~律。
❺指戒指
 △ 钻~|婚~。
❻姓。

❶防备;警惕:~备丨~严丨~忌丨~心丨~惧丨警~丨力~丨劝~丨儆(jing)~丨~骄~躁。
❷革除:~除丨~烟丨~酒。
❸警告:累(lei)~不改。
❹教训:鉴~丨引以为~。
❺宗教中约束教徒的条规:~律丨~条丨~刀丨~牒(die)丨犯~丨开~丨破~丨受~丨五~丨清规~律。
❻指禁止做的事情:开~丨破~丨酒~。
❼戒指:钻(zuan)~。

戒jiè

❶ 防备,警惕:戒骄戒躁│戒备森严。
❷ 戒除:戒赌│戒酒│戒烟。
❸ 佛教戒律:摩顶受戒。
❹ 禁止作的事情:杀戒│开戒。
❺ 戒指:钻戒。
❻ 姓。

(5次)
❶告诫。惟何~之《天》 ~六神与嚮服《章·诵》
❷戒备警惕。微霜降而下~《章·日》秋既先~以白露兮《辩·三》
❸在前面警戒清道。 祝融~而御兮《远》
另见[先戒]

戒jiè

❶告诫;警告。《荀子·富国》:“备官职,渐庆赏,严刑罚,以戒其心。”又《大略》:“敬戒无怠。”《惜诵》:“戒六神与向服。”
❷戒备;防备。《周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诗经·小雅·大田》:“既种既戒,既备乃事。”《惜往日》:“微霜降而下戒。”谭介甫《屈赋新编》:“盖微霜降若不警戒,则严霜降时,芳草必致早夭。”蒋天枢校释:“戒,儆也,言微霜之降,事先予以儆戒。”金开诚校注:“戒,警告,示戒。”汤炳正今注:“下戒,谓予人以警惕。”
❸ 在前面开路。《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汪瑗集解:“先戒犹先驱也。”蒋骥注:“先戒,谓先期告诫望舒、飞廉也。”姜亮夫通故:“先戒,戒路警跸也。”马茂元《楚辞选》:“先戒,指在前面开路,戒犹警卫的意思。”游国恩纂义:“‘鸾皇先戒’者,汪瑗释为‘戒严其道’,犹先驱。”萧兵《楚辞全译》:“先戒,犹言前卫,打前锋。”

戒jie

戒备 戒尺 戒除 戒刀 戒毒 戒骄 戒忌 戒律 戒坛 戒心 戒烟 戒严 戒指 惩戒 犯戒 告戒 警戒 开戒 劝戒 杀戒受戒 五戒 训戒 斋戒 钻戒 警戒线 开杀戒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 清规戒律

戒jiè

告诫;警告: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到是或教导我,~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二八·632)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四五·1038)


戒jiè

佛教用来防非止恶的戒规。通常指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黛玉道,“禅门第一~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九一·1179)

❶警勑軍事也。《詩經·小雅·采薇》: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鄭玄箋:“戒,警勑軍事也。”
❷警也。《儀禮·士冠禮》: “主人戒賓,賓禮辭許。” 鄭玄注:“戒,警也,告也。” 《儀禮·鄉飲酒禮》:“主人戒賓,賓拜辱。” 鄭玄注: “戒,警也,告也。” 《儀禮·鄉射禮》: “鄉射之禮,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 鄭玄注:“戒,猶警也,語也。”
❸猶 “命” 也。《儀禮·聘禮》: “既圖事,戒上介亦如之。” 鄭玄注: “戒,猶命也。”
❹猶“告”也。《儀禮·公食大夫禮》: “公食大夫之禮,使大夫戒各以其爵。” 鄭玄注: “戒,猶告也。” 《儀禮·覲禮》: “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帥乃初事。” 鄭玄注: “戒,猶告也。”《儀禮·有司徹》: “宗人戒侑。”鄭玄注: “戒,猶告也。”
❺猶“備” 也。《禮記·曾子問》: “曾子問曰: 君出疆,以三年之戒以椑從。” 鄭玄注: “戒,猶備也,謂衣衾也。”
❻散齊也。《禮記·禮器》: “三月繫,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 鄭玄注: “戒,散齊也。” 《禮記·坊記》:“子云: 七日戒,三日齊,承一人焉以爲尸,過之者趨走,以教敬也。”鄭玄注: “戒,謂散齊也。”

参见“箴”条。

☚ 箴   铭 ☛

戒jiè

〖动词〗
一、防备,戒备(5)。《子产坏晋馆垣》: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 ——虽然您的随从人员能够戒备,可是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子产坏晋馆垣》:盗贼公行,而夭疠不戒。——盗贼公然横行,而瘟疫又不加防备。《吴许越成》:惎浇能戒之。——他憎恨浇,而且能够戒备浇。
二、准备(1)。《送石处士序》:戒行李,载书册。——准备好行李,装好书籍。
三、警戒,警告,告诫(5)。《鲁共公择言》: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如今君主同时具有这四样东西,可以不警戒吗?《杨恽报孙会宗书》:与恽书,谏戒之。——给杨恽写了一封信,规劝和告诫他。《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正能够看到心爱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来警告自己。
四、戒除(1)。《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想着安逸时考虑到危难,用节俭来戒除奢侈。


戒jiè

〖形容词〗
谨慎(1)。《臧哀伯谏纳郜鼎》: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各级大小官吏才会有所谨慎和畏惧,不敢违反纪律。


戒jiè

〖名词〗
警戒,告戒(6)。《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我之所以还要对你们说的缘故,就好像嫁女儿时,亲手给她结上带子,系上佩巾,陈述父母的告戒那样,要使你们不要忘罢了。《相州昼锦堂记》: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原来他不是把前人夸奖的作为光荣,而是把他作为警戒。《青霞先生文集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却可以引为警戒。

戒jiè

❶ 防备,警戒。《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怵然为~,视为止,行为迟。”《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之慎勿忘。”
❷ 警告,告诫。《吕氏春秋·异宝》:“孙叔敖疾,将死,~其子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及太慰自泾州以司农征,~其族。”
❸ 准备,预备。《诗经·小雅·大田》:“既种既~,既备乃事。”(戒:此指准备农具。)《孟子·梁惠王下》:“大~于国,出舍于郊。”(国:都城。)
❹ 戒除。《三国志·蜀书·管辂传》:“使客节酒,~肉,慎火。”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奢以俭。”
❺ 斋戒。《庄子·达生》:“十日~,三日斋。”

*jiè

BDE4
❶防备,警惕:~备森严/~心/~骄~躁/~严。
❷与“诫”同。劝告,警告。
❸禁止,革除:~烟/~酒/~赌/~毒。
❹佛教的戒律,也指禁止做的事情:受~/清规~律/开杀~。
❺戒指,套在手指上的环形装饰物:钻~/金~。

改掉不良嗜好

改掉不良嗜好

戒(戒除) 断
戒除喝酒的嗜好:戒酒 断酒 止酒
戒除毒瘾:戒毒
 戒除香烟或吸鸦片烟的嗜好:戒烟
戒除杀生:戒杀
以节俭来戒除奢侈:戒奢以俭
彻底戒除:戒绝 痛绝

☚ 戒除   恢复2 ☛

准备

准备

备(~用;~课;备办;备拟;备豫;豫备;治备;正备;排备;预备) 具(治具) 戒 办(排办) 打当 打整 打点 打理 端正 排顿
准备文件:备文
做好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协商等:酝酿
 新生事物的酝酿:结胎
 作诗文时先做思想上的酝酿:意在笔先意在笔前 意先笔后 意存笔先
 事情正在酝酿,尚未发作:密云不雨 密云无雨
为正义而献身的思想准备:不忘沟壑
自己准备:自备 自具
打算,准备:安排(~饭食)
整理准备:整备
为补充而准备:后备(~力量)
经常准备或防备:常备
 经常准备而不懈怠:常备不懈
 随时随地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周密准备:审备
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紧锣密鼓 密锣紧鼓 密鼓紧锣
准备齐全:完备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薄发 厖积薄发
(预先筹划或安排:准备)

另见:预先 筹划 打算1 安排 防备

☚ 准备   事先做好准备 ☛

信仰活动

信仰活动

开始诵经拜忏的活动:开忏 闻忏
信佛的人吃素食:吃斋 道斋 持斋 持素 斋素 吃素 把素 菜肚
 长年吃斋:长斋(吃长斋;一口长斋)
 坚持吃素和斋戒:把素持斋 持斋把素吃斋把素
 初一、十五或间或吃斋:花斋
向佛像跪拜求保佑:拜佛 和佛 礼佛
 顶礼拜佛:顶佛
僧道念经礼拜,代人忏悔消灾:拜忏
佛徒排除杂念静坐:打坐 打禅 坐禅
 学佛坐禅:修禅
 闭门在内堂坐禅:坐关
 僧人在夏天雨季三个月安居不出,坐禅静修:坐雨安居
身心归向佛门:依佛 依僧 依皈
 表示虔诚奉佛:焚顶
 参禅向佛:趣禅
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宗教组织:皈依归依
学习、实行宗教教义:修道
潜心学佛经:耽禅
宣传教义:传教
祭祀神鬼时,穿洁服、吃素等:戒(斋戒)
 静心斋戒:静斋
 焚香斋戒:薰戒
伊斯兰教斋日不进食:把斋 封斋
兑现求神许下的财物:还愿 了愿 酬愿 还神 解神 礼愿 还心愿
 酬神还愿:赛愿酬赛
 因还愿而设食施斋:愿斋

另见:信奉 信仰 念经 祭祀 祭品 信徒 跪拜 叩头

☚ 信仰活动   烧香 ☛

戒慎

戒慎

戒(戒谨;戒警) 惕厉 惕励 诫慎 警慎 警心
戒惕谨慎:畏慎
悔改戒慎:悛慎
勉励戒慎:懋敬
 黾勉戒慎:懋戒
日亱勤勉戒谨:昼干夕惕
戒慎的样子:懔懔 绳绳 譝譝 战战(矜矜战战)
畏惧戒慎的样子:战兢
敬畏戒慎的样子:战战栗栗 战战栗栗 兢兢栗栗
(警惕谨慎:戒慎)

☚ 过分谨慎   严谨 ☛

戒律

戒律

戒(戒条;受~) 教规 律格 法科
宗教戒律:科法
佛教的戒律:诫 迦持 关戒
禁食酒荤的戒律:清戒
迷信称上天所定的戒律:天条(违犯~)
可为规范的戒条:典戒
(宗教要求教徒遵守的规则:戒律)

另见:宗教 规定 约束 迷信职业者

☚ 规矩   政策 ☛

手饰

手饰

手饰名:鋉 鏆 镯(镯子;手镯;玉~;银~) 钏(手钏;腕~;鐶钏;金~) 跳脱 缠臂(缠臂金) 扼臂
臂环,手镯:鐶鏆
臂饰:条达 条脱
臂镯:钏臂
指饰:镮 戒(戒指;金~指) 手记 指环 约指 金箍子
镶有钻石的戒指:钻戒

☚ 簪子   服饰 ☛

命令2

命令2

令(告令;谕令;嘉奖~)
敕令,命令:
教化,命令:教令(不奉~)
母亲的命令:母命(~难违) 慈令
朝廷的命令:台命 金诰
皇帝的言论命令:震訇
上天或皇帝的命令:骏命 敕命 大命
君王的命令:君命
君命具有绝对权威性:君命无二 君命无贰
雷公的命令:雷令
强者的命令:强令
上级的命令:
对上级命令的尊称:钧令
上级官吏亲书的命令:手令 手谕
上级对下级的手令:论帖
发到若干地方的同一个命令:通令
下达的命令:号(号令)
明文宣布的命令:明令(~禁止)
口头传达的命令:口令
已发布的命令:成命(收回~)
临终的命令:遗命
叛逆者的命令:逆命
僭伪政权的命令:伪命
紧急的命令:羽书 羽檄 十二金牌 十二道金牌
秘密下达的命令:密令 阴敕
胡乱下的命令:醉令
荒谬无理的命令:乱命
(上级给下级的指示:命令)

另见:领导 指示1

☚ 命令2   各种用途的命令 ☛

警戒1

警戒1

戒(戒警;戒鉴;戒儆;极戒;儆戒) 敬(敬戒) 惩 警(警诫;警头;警饬;警敕;警勑;申警;敕警) 惩创 镜鉴 监诫
儆戒君王的缺失:警阙
对嗜好女色的警戒:女戒
慰勉警戒自己:自厉
警诫而使醒悟:儆醒
 警戒世人使觉悟:警世(~钟)
开悟警戒:开警
规劝警戒:规警 箴训 箴戒
 规谏警戒:箴警
鉴察,警戒:镜监
事先警戒:豫慎 豫戒
约束警戒:检戒
吸取教训作为警戒:引以为戒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触目儆心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前危后则
借鉴往事的得失以警戒将来:惩 镜戒 镜鉴 鉴戒 监戒
 规劝鉴戒:规镜
以前失作为警戒:惩戒 惩创
 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惩艾 惩刈 惩乂
设置数重门或击柝以警戒:重门击柝 击柝重门
明白的警戒:炯戒
深切地警戒:痛警 痛惩
(告诫人使注意改正错误:警戒)

另见:告诫 警告 处罚 注意 改错

☚ 警戒1   惩戒 ☛

各种事

各种事

诸事 万事 众事 百事 百度
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的事:雅命
朋友间重情守信之事:鸡黍深盟
绘画的事:绘事
游春看花等事:花事
内部的事:内事
外边的事:外事
以后的或身后的事:后事
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事:高踪
将来的事:来者(~可追) 来事
共同商定的事:约(如~;失~)
已经议定的事:成议
已经决定的事:成局
已经完成的事:遂事 成事 已成之事
交际往来的事:交道(打~)
交际应酬的事:人道
需要出劳力的事:役(劳~;徭~)
劳役之事:役事
禁止做的事:戒(开~;杀~)
严格禁止做的事:大禁(触犯~)
法令明令禁止的事:例禁
彼此无关的两件事:两回事 两码事
人力能做到的事:人事(聊尽~)
可以作为借口的事:由头(找个~) 油头
讹诈的由头:讹头
必无的事:兔角
没有亲眼目睹的事:隔壁帐
辗转流传的事:风传
从古到今极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亘古奇闻
复杂的事情:一团乱麻
吃饭求生存之事,使人牵挂、担忧的事:口腹为累
疑惑的事:疑似
吃亏的事:折本买卖
欺骗蒙混的事:弊(作~;舞~)
作乱之事:不静
叛乱之事:乱事

☚ 各种事   非特指的事 ☛

出发1

出发1

发(发行;发引;发脚;发足;发轫;发迈;朝~夕至) 起(起步;起脚;起行;起发;起身;起马;起路) 动身 上路 启行 开身 跑路 走动
褒称出发:荣行
表示准备出发:膏车秣马 秣马脂车
等待出发:待发(整装~)
作好准备,等待出发:整装待命 束装待命
作好出发前的准备:整装待发 束装待发
即将出发:临行 临路 频行
启程,出发:戒 发引 发迹
上路出发:首路
启驾动身:起动
帝后动身:起驾
 帝后的车驾起行:起銮
步行出发:走路 开步
一同出发:偕行
前进出发:进发
击鼓出发;鼓发
驱遣出发:驱发
迅速动身出发:趋发 速驾
立即出发:命驾(离开原地到别处去:出发)

另见:离开 起步 开始 出动 去 出行 启程

☚ 出发1   出动 ☛

警戒2

警戒2

戒 惊
警戒车乘:警乘
警戒边境:警边
边防警戒:烽逻
做警戒:寻风
设卫警戒,限制出入:厉禁
察看警戒:察警
巡察警戒:巡绰 巡逴 巡掉
巡查警戒:巡备 巡警 巡儆
巡行警戒:巡迾
 巡行警戒军营:巡营(~了哨)
 巡行警戒宫垣:巡宫
巡防警戒:巡御
 国家遇到战争或特殊情况时在全国或某一地区内采取非常措施:戒严 诫严 紧急状态
 街巷戒严:龊巷
夜间警戒:警夜 警昏 警宵
 严鼓以警夜:警严
警戒并加固营垒:警固
加强警戒:明候
警戒完备:警设
解除警戒,放松戒备:弛柝罢警 罢柝解严 罢严彻警
(军队采取的保障措施:警戒)

另见:军队 警卫 措施 戒备 巡查 巡察

☚ 警戒2   巡逻 ☛

戒jiè

古拜切,去怪。
❶防备,戒备。《韩非子·存韩》:“修守备,~强敌。”
❷儆戒;告诫。陈亮《酌古论序》:“可以法,可以~。”
❸戒除;禁绝。《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之在得。”
❹斋戒。《礼记·礼器》:“七日~,三日宿。”
❺谨慎;戒惧。《孟子·滕文公》:“必敬,必~。”

戒jiè

❶防备,警惕。如:戒备,戒骄戒躁。
❷戒除。如:戒烟,戒酒。
❸佛教约束教徒的条规。如:受戒,传戒。
❹戒指。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文体名。许慎《说文解字》:“戒,警也”。戒者,警勅之辞。萧统《文选·序》:“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淮南子》载有《尧戒》,班昭传有《女戒》七篇。有韩愈《守戒》,柳宗元《乱戒》。其词或用散体,或用韵语。

☚ 箴   规 ☛

戒jiè

Ⅰ  ❶ (防备;警惕) guard against: 力 ~ 浮夸 strictly avoid boasting and exaggeration;~ 骄 ~ 躁 guard against arrogance and rashness;be on one's guard against conceit and impetuosity
❷ (警告;劝告) exhort;admonish;warn: 引以为 ~ take warning from sth.;take sth. as an object lesson
❸ (戒除) give up;drop;stop: ~ 荤腥 go on a vegetarian diet;~ 酒 stop drinking;~ 烟 give up smoking Ⅱ ❶ (佛教戒律)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 受 ~ attain the full status of a monk or nun
❷ (戒指) (finger) ring: 钻 ~ diamond ring
◆戒备 guard;take precautions;be on the alert;keep a sharp lookout;exercise vigilance;
戒尺 [旧] teacher's ruler for beating pupils;plamer;
戒除 give up;drop;leave off;stop;withdrawal;
戒骄戒躁 be on guard against conceit and impetuosity;avoid conceit and impetuosity;guard against arrogance and impetuosity [conceit and rashness;arrogance and rashness;pride and haste;conceit and impatience];shun complacency and impetuosity;
戒律 {宗} religious discipline;commandment;precept;
戒奢崇俭 refrain from luxury and uphold frugality;
戒心 vigilance;wariness;alertness;
戒烟戒酒 discontinue the habit of smoking and drinking;abstain from tobacco and drink;stop smoking and refrain from drinking;
戒严 enforce martial law;impose a curfew;cordon off an area;
式严令 Martial Law;Order of Martial;
戒斋沐浴 fast and bathe oneself;
戒指 ring

sila;precept;command;discipline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


sila;discipline

戒jiè



❷ 屡不悛

❸ 持满盈|鸡鸣旦|清规律|劝善

❹ 引以为|引为鉴

戒,甲骨文作,金文作(摹本),小篆作
甲骨文从廾从戈,金文或增二短横作裝飾符號。“戒”字以雙手持戈會意,本義是警戒,引申爲告誡、命令、齋戒、戒除等義。需要注意的是,古文字中的“廾”和“艸”形近,要仔細區别。卜辭或用作人名。銘文或用本義,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戒jiè

(甲)
会意字,甲骨文像双手紧握一“戈”,小篆由“戈”与“廾”合成。“廾”小篆表示一双手。双手紧握武器(戈),意为警戒。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è
诫(告诫)
xiè
械(机械)

甲骨文;金文;篆jiè

[戈(武器,意符)+廾(弄,意符)→戒(《説文》:“戒,警也。從収持戈。以戒不虞。”戒,雙手弄戈,軍中戒備〈警戒、戒備〉,該的返還字。結婚戒指,有戒備夫妻忠貞的内涵。引申爲除去惡習〈戒賭、戒毒〉。通“誡”。)]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戒其傷女。”(防他傷了你。)

戒jiè

(7画)

【提示】左下是一竖撇、一竖,不是两竖。

*戒jiè

7画 戈部 
(1) 防备;警惕: ~备|~心|警~|~骄~躁。
(2) 同“诫”。警告;劝告: 告~|训~|屡~屡犯。
(3) 佛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禁止做什么的规定: 受~|~律|开~|杀~。
(4) 改掉;去掉: ~除|~烟|~酒。
(5) 戒指: 钻~。

戒()


甲骨文合集7060,殷
……戒取宁。

甲骨文合集3814,殷
二月戒。

戒叔尊,殷周金文集成5856,西周早期
戒弔(叔)乍(作)寶(尊)彝。

戒作鎬宫鬲,殷周金文集成566,西周早期
戒乍(作)(鎬)官(館)(明)(尊)彝。

叔夷鐘,殷周金文集成275,春秋晚期
女(汝)台(以)戒戎𢼎(作)。

中山王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載)之(簡)(策), (以)戒嗣王。

古璽彙編163,戰國
(喬)戒之鉨。

古璽彙編5206,戰國
戒。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2,戰國
戒之母(毋)喬(驕), (慎)冬(終)保(勞)。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33,戰國至秦
戒之戒之,材(財)不可歸。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西漢
捖(丸)之,如大牛戒(蟣),食多之善。

張家山漢簡·脈書5,西漢
在戒,不能弱(溺),爲閉; 其塞人鼻耳目,爲馬蛕。

石門頌,東漢
書佐西成王戒字文寶主。

元詮墓誌,北魏
龜筮襲吉,毁躐戒途。

元詳造像記,北魏
太妃以聖善之規,戒途戎旅。

南宗和尚塔銘,東魏
稟性温良,仁慈好善,爲僧戒行。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北齊
後五百歲,有持戒脩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

張仁墓誌,唐
器宇沉深,度量弘雅。結戒以清心鏡,鋭想以捨情田。

思恆墓誌,唐
年廿而登具戒,經八夏即預臨壇,叅修素律師新䟽講八十餘遍, 弟子五千餘人。
《説文》: “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許説可從。“戒”字會意,以兩手持戈示“警戒”之意; 亦或省从一手。
“戒”或異寫爲“𢌵”,“从廾持戈”之意益彰。 而碑刻作“”, 作“”, 則理據盡失矣。

☚ 弄   兵 ☛

戒jiè

甲骨文至小篆从廾(収 gǒng,拱本字)持戈。象两手举戈状。隶楷变形作戒。警戒,防备义。如:戒心。组词如:戒备|戒严|警戒。引申为警惕不要做或不要犯。如:戒骄|戒躁。又引申为革除嗜好。如:戒酒|戒烟。

戒★常◎常


jiè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廾从戈,廾为双手,以双手持戈,隶定为“戒”。本义表示戒备、警戒,引申为防备、戒除、佛教的戒律等。
【辨析】
❶以“戒”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e,但声母不同。jiè:诫∣xiè:械。
❷戒/诫 这两个字都用于告戒、警戒义,读音相同,是同源字。
❸戒/戎/戊/戌/戍/戉 见436页“戊”。

(jiè)

从廾持戈。
【按】《説文》釋“戒”曰 “警也”,釋“警”曰 “戒也”。手持兵戈以示警戒。

隶jiè

【析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上部是戈,下部是两只手。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随时应付意想不到的情况。隶书字形变后两手部分变作“廾”,并置于戈旁左下角。
【释义】《说文》:“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本义是防备,戒备。引申为内心的警醒。又表示告诫,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诫”。需要警戒的事也称“戒”,如[戒除]、[禁戒]。防备含有谨慎从事义,所以又引申为谨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upper is from 戈(gē,sword )and the lower is from two 手(shǒu,hand).Two hands holding戈 means the heavy guard,to cope with unexpected situations at any time.
【original meaning】Alert and defense.

*戒krə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警也。 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三篇上)
雙手持戈戒備狀。

☚ 亙   灷 ☛
000000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