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壇場法會 > 戒壇 戒壇 jiètán 佛教傳戒的壇場。梵語意譯,音譯作曼陀羅。相傳我國立壇傳戒始於三國魏嘉平正元中,其時曇柯迦羅及曇諦於洛陽立大僧羯磨法壇以傳。此後至唐,江淮乃至渝州間,所立戒壇三百餘所,其形制不可考。唐乾封時,道宜於長安淨業寺建立戒壇,并著《關中戒壇圖經》,自此始有定式。其制凡三層,下層縱廣二丈九尺八寸,高三尺,中層方二丈三尺,高四尺五寸,上層方七尺,高二寸,壇四圍上下皆雕飾狮子、神王等。明代中葉,一度封閉戒壇,至萬曆重興,後遂沿習。唐·白居易《大唐泗州開元寺……明遠大師塔碑銘序》:“十九從泗州靈穆律師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俱舍論》,乃陞講座,乃登戒壇。”《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八回:“自言說是五臺山戒壇上下來的行脚僧,雲游到此。”參見本類“戒場”。參閱宋·高承《事物紀原·道釋科教·戒壇》、唐·道宜《戒壇圖經》。 戒坛jiè tán僧徒传戒的地方。高承《事物纪原·戒坛》:“汉魏之僧,虽剃染而戒法未备,唯受三归。嘉平正元中,既传戒律,立大僧羯磨法斯,盖比丘立~~之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