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裙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裙服qúnfú〈名〉 裙子(多指连衣裙或与上衣或外套配穿的裙子),也叫“裙装”。 裙服qúnfú〈名〉裙子(多指连衣裙或与上衣外套配穿的裙子)。也叫“裙装”。 裙服qúnfú〈名〉下身为裙子的女式套装。也叫“裙装”。 裙服 裙服古代男子也穿裙服,但主要是妇女的服装。战国时出现了襦裙,汉代成为妇女日常服装。襦是一种短衣,长度只到腰间。下身系裙,是用几幅绢帛拼成上窄下宽的一片,用绢条缝作裙腰,两边有系带,裙长多垂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裙腰高到胸部为特点。颜色上,红黄、白较流行,富裕家庭的女子还在裙上绣花。魏晋南朝妇女上身穿襦袄、衣衫崇尚宽博,宽衣博带大袖翩翩; 而北朝受胡服影响,多穿窄袖紧身小袄。此时流行裥裙,一种多幅长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罗布帛条片拼接而成,裙腰很高,裙身很长。此外还流行羊肠裙,此裙因裙褶卷曲如羊肠状得名。贵族妇女喜欢穿绛纱复裙、绛碧结绫复裙、紫碧纹双裙、白素裙、石榴裙等。唐代裙服质料之贵、色彩之艳、式样之多、装饰之精都大大超过前代。上身的襦袄有夹有絮,衣衫用罗纱制作,衣袖宽至四尺。下身的裙也以制作精巧为尚,安乐公主用百鸟毛制成百鸟裙,色彩极为丰富。裥裙、花笼裙也很流行。这时的裙色以绯、紫、黄、青最为多见。唐代的裙腰很高,直至胸部,并往往“粉胸半掩凝晴雪”。而且裙长可及地,曳地至三五寸,孟浩然有诗云: “坐时衣带萦行草,行即裙据扫落梅。”宋代裙服一改唐代宽博华贵艳丽的风气,襦袄、罗衫讲求质朴清淡,多用淡绿、银灰、粉紫等间色,样式比较紧窄。下裙多用绫、罗、纱、绢制作,颜色以红、绿、黄、蓝、青为常见,而以石榴裙最为流行,罗裙的穿着也较为普遍。上层妇女喜爱用郁金香草染裙,使之阵阵飘香,称作 “淡罗衫子郁金裙”。裙幅有六幅、八幅、十二幅,腰间的褶裥多如 “眉皱”,称作“百迭”、“千褶裙”。明代的裙服特点是上衣渐大,开始只在腰间,嘉靖时垂到膝下,离地仅五寸。裙则短而褶少,只在下边一二寸的地方加上纹绣。裙上讲究纹样,有的腰间细褶数十,行走时如水纹波动。还有一种浅色的画裙,用十幅拼成,腰间每褶用一种颜色,风吹裙动,叫 “月华裙”。清代汉族妇女也服裙服,袄衫多为圆领,用锦、缎、纱罗、绸等制作。裙的式样繁多,不下几十种,有 “百褶裙”、“弹墨裙”、“凤尾裙”、“洋印裙” 等等。 清白暗花绸彩绣人物花草马面裙 ☚ 钿钗襢衣 内命妇服 ☛ 裙服skirt sui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