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童心论”的批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童心论”的批判

1956年6月,陈伯吹在《文艺日报》上发表《谈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提出儿童文学有它的特点,或者说是儿童文学的特殊性。

他说:“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1958年2月,他又在《儿童文学研究》第4期上发表《漫谈当前儿童文学问题》,文章中强调:“如果审读儿童文学作品不从儿童观点出发,不在儿童情趣上体会,不怀著一颗童心去欣赏鉴别,一定会有沧海遗珠的遗憾,那些被发表和被出版的作品,很可能得到成年人的同声赞美,而真正的小读者未必感到有兴趣。”这两段作为一家之言的儿童文学观,却被作为靶子当“童心论”批判。1960年10月《文艺报》发表宋爽的《“儿童本位论”的实质》一文,矛头指向陈伯吹的儿童文学观,认为“这套系统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在儿童文学中的反映,企图以‘人性论’代替阶级分析,企图抹煞儿童文学的党性原则,提倡一种超阶级的抽象的儿童立场”。文章的结论是:陈伯吹所宣扬的儿童本位论,实际上是美国反动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一种翻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几乎所有中央级和省级的文学报刊都发表了批判文章。这一场“童心论”批判,给中国儿童文学界带来思想混乱,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得到澄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