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政处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xíngzhèng chǔfèn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违法、违纪(尚不构成犯罪)成员给予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 行政处罚 行政诉讼 ☛ 行政处分又称纪律处分。依照国家奖惩法规和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由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给予犯错误者的一种行政处理办法。1982年《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职工的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和降职处分的职工,在一年以内如无新的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应撤销其处分。对于能改正错误、表现好的可提前撤销处分。根据1957年《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对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行政处分国家行政机关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给予的一种惩罚措施。行政处分的种类,根据195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规定,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等8种。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将其改为6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并规定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级别和职务工资;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行政处分❶国家行政机关依其隶属关系,对有违纪、违法或失职行为的下属行政工作人员依法予以惩戒的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形式。行政处分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处分的主体与对象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其下属的行政工作人员享有惩戒权;(2)行政处分是对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的行政制裁手段,是行政机关的一种内部行政行为;(3)行政处分具有强制性,被处分人不服处分,可以通过行政申诉程序提出申请,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行政处分共分8类,即: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行政处分❶又称“行政纪律处分”。在中国大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违法失职或违反政纪行为的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给予的惩戒制裁。行政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构成要件: (1) 必须有违法失职行为或违反政纪的行为存在;(2)行为者必须是国家行政工作人员;(3)被处分人必须有主观过错,即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4)必须由具有隶属关系的领导机关依法作出决定;(5) 行政处分要按照法定程序和形式作出,如具有书面形式,给予被处分者以陈述、申辩机会等。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xingzheng chufen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或违反本单位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违法失职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和政府的决议、命令、规章、制度的;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违反民主集中制,不服从上级决议、命令,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拨弄是非、破坏团结的;丧失立场,包庇坏人的;贪污盗窃国家财产的;浪费国家资财,损害公共财物的;滥用职权,侵犯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泄露国家机密的;腐化堕落,损害国家机关威信的;其他违反国家纪律的。行政处分有时也称“纪律处分”。它共分8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 罚金 行政处罚 ☛ 行政处分又称“政纪处分”。依照法律或规章制度,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组织按行政隶属关系,对其成员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或违反内务纪律所给予的一种制裁。在我国,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8种。 行政处分见“行政法学”中的“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违犯纪律或犯有错误的人员,依照有关法规行政上做出的处罚决定。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处分亦称“纪律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违犯行政纪律或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的一种制裁。在我国,根据1957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惩奖暂行规定》,行政处分有八种: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开除公职。广义的行政处分亦称“行政措施”。除上述外,还应包括行政法上所说的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其行政法上的义务时,国家行政机关采用法定的强制手段,强制当事人履行其义务的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主要有间接强制、直接强制、强制征收等方式。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人所进行的一种处罚。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行政处罚以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为前提; 一般由国家行政主管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规来制裁; 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规定的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公民和法人。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如下五种: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财产、停止营业。 ☚ 行政仲裁 行政决策 ☛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因行政主体违法而引起的法律责任。行政处分的对象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不能是组织。行政处分由公务员所属的行政机关,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作出。《国家公务员法》是行政处分的法律依据。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 ☚ 行政失职 行政处罚 ☛ 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的人员的一种制裁。 行政处分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或违反内务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有时也称“纪律处分”。必须是享有这种处分权的主管部门,才有权作出决定。在我国,根据1957年国务院颁发的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行政处分共分八类: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给予违法失职人员的行政处分,有些可以在通过一定时期的考察、本人确有认识,并认真改正错误后,由所在单位领导部门及时进行审核,重新作出决定,撤销或变更其原处分,以示鼓励。 行政处分administrative sanction 行政处分disciplinary sanc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