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农工银行
1988年1月苏联金融体制改革中新建立的国家专业银行。总行设在莫斯科。其主要任务是为发展农业和食品工业,对农工综合体进行信贷、结算等业务提供服务。
在历史上,苏联曾经有过较强大的农业银行体系。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曾建立了一批地方农业银行和农业信用社。1923年,为完善农业信用制度,组建了总管共和国农业银行和地方农业信用社的中央农业银行,建成了较为完整和统一的农业信用体系,即苏联中央农业银行、共和国农业银行、州农业信用组织、农业信用合作社。当时,在全国有153个机构。这一农业信用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对农民发放低利贷款,与高利贷作斗争,促进农业合作事业的发展。1929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又对农业信用体系作了较大的调整,将中央农业银行及其管辖的多数农业信用组织改组成苏联农业银行,统一办理对农业的长期信贷业务,把短期信贷业务转给国家银行办理。为了把国家预算对农业的无偿投资和银行的有偿投资加以区别,于1959年4月撤销了农业银行,将其业务分别转给国家银行和苏联投资银行。
按资产额排列,农工银行是苏联目前最大的专业银行,对苏联农工综合体的一些部门的贷款投资达2500亿卢布,几乎占银行给国民经济全部贷款的2/3。在全国大约有3000家分支机构,在加盟共和国有共和国银行,在边疆区和州有分行,在市、区有支行,在一些大联合公司和大企业内设有代办处。在没有农工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其业务由工业建设银行或住房、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银行代为办理。
农工银行的管理机构为银行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和理事组成,理事会主席负责银行的全面工作。农工银行是法人,它在完全经济核算制和自筹资金的原则基础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