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蟛蜞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蟛蜞菊creeping trilobata

Wedelia triloba-ta,菊科蟛蜞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自1980年以后从香港引入广州,因其适应性极强,管理粗放,被广泛应用于观赏栽培。以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应用较多。
南美蟛蜞菊茎匍匐,柔软,叶对生,阔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浅3裂,缘具疏生粗锯齿。两面密被伏毛。头状花序单生叶腋,径 1.5~2.5cm,花总梗长 6~12cm。舌状花黄色,筒状花两性。全年开花。原产美洲热带。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温度降至5℃时,生长近于停止。0℃以下产生冻害。稍耐阴,蔽荫度50%处仍可生长。匍匐茎节生根,在适生环境中生长极快,覆盖力特强。对干旱瘠薄的土壤有相当的适应能力。常用扦插繁殖,在气温高于15℃时,截取成熟匍匐茎2~3节扦插,遮荫保湿,5~6天即可成活。


南美蟛蜞菊叶色苍翠,花色金黄,是良好的观花地被植物。也可植于高处悬垂,形成帘状的绿色屏障,覆盖墙体。为粗放绿化的先锋地被植物。

蟛蜞菊

药名。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又名路边菊、水兰、黄花曲草。为菊科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 Merr.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甘、微苦,凉。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❶治感冒发热,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煎服:15~30g。
❷捣敷治疔疮肿毒。全草含三十烷酸、二十四烷酸、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苷等。叶含蟛蜞菊内酯(Wedelolactone),并含异黄酮类化合物。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酊剂和煎剂在体外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抗炎镇痛作用。

蟛蜞菊pénɡqíjú

中药名。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别名路边菊、水兰、黄花曲草。为菊科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Osb. ) Merr. 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甘、淡, 凉。清热解毒, 祛瘀消肿。治白喉、扁桃体炎、百日咳、肺炎、痢疾、痔疮、跌打扭伤, 煎服: 15 ~ 30 克。捣敷, 治疔疮疖肿。叶含蟛蜞菊内酯, 并含异黄酮类化合物。

蟛蜞菊

蟛蜞菊

蟛蜞菊,又名马兰草、路边菊、黄花龙舌草、田黄菊、黄花墨菜。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原名蟛蜞花。为菊科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Merr.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
本品味甘、微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止血去瘀。主治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乳蛾、麻疹、肺热咳嗽、百日咳、咳血、衄血、风湿关节疼痛及跌打扭伤、痈肿、疔疮等证。用于咽喉肿痛、乳蛾,可配马兰、一枝黄花、三叶鬼针草同用; 治疗肺热咳嗽,可配地白草、半边莲; 百日咳,可配鱼腥草、忍冬藤、钩藤等; 咳血、衄血,可用鲜蟛蜞菊配鲜积雪草、鲜一点红捣汁,冲蜜糖服。跌打扭伤、痈肿疔疮,内服外另用鲜草捣烂外敷。此外,本品亦可用于防治白喉,可取鲜草煎服,并捣烂绞汁加醋,含漱或涂伪膜上。煎服,15~30g;鲜品30~60g。

☚ 天名精   卤地菊 ☛
000020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