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蜚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蜚蠊fěilián

蟑螂。
另见224页fēi。

蜚蠊fěilián

〈名〉蟑螂。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諸小目 > 蜚蠊
蜚蠊  fěilián

亦作“飛蠊”,亦稱“飛蟅”、“石薑”、“香娘子”、“茶婆蟲”、“滑蟲”等。昆蟲名。俗稱“蟑螂”。形橢圓而扁,黑褐色,翅平有光澤,六足,行走迅速,觸之能分泌一種特殊臭氣。多生於熱带地區,居川澤及宅牆暗濕處。喜夜出覓食,常咬壞衣物並能傳播疾病,屬害蟲。以其氣臭如廉薑,故稱“蜚蠊”、“石薑”,又諱稱“香娘子”。《廣雅·釋蟲》:“飛蟅,飛蠊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蜚蠊》:“[釋名]石薑,盧蜰,負盤,滑蟲,茶婆蟲,香娘子。弘景曰:‘此有兩三種,以作廉薑氣者爲真,南人啖之,故名。’恭曰:‘此蟲辛臭,漢中人食之……南人謂之滑蟲。’時珍曰:‘……[負盤] 俗又訛盤爲婆,而諱稱爲香娘子也。’”

蜚蠊

(《本草綱目》)

蜚蠊【同义】总目录


蜚蠊负盘蟑螂
各种害虫

各种害虫

蝗虫:蝗(蝗螽;螽蝗;蝻蝗;蝝蝗;稻~;竹~;飞蝗;治~) 蛩(飞~满野) 蝩(蝩虫;簸蝩) 蟒(蟅蟒) 蚂蚱 蚱蜢 横虫 马札 麻柞 飞螟
蝗虫的幼虫:蝻(蝻虸) 蝝(蝗蝝)阜螽
蝗虫的属类:蚱(蚱蜢) 蜢(蜢蛨)蠰溪 蟅蟒 螽斯
金龟子:蛂 金虫 金壳郎
金龟子的幼虫:蛴(蛴螬) 蛒 蟦(蟦蛴) 螬(螬蛴) 地蚕 土蚕 应条
纺织娘:莎鸡 络纬 蝈蝈 络丝娘
蝼蛄:蝼(蝼蜮;蝼螲;天蝼;括蝼;蛞蝼) 蝚 庐鉤 土狗(土狗子)杜狗 蛄诸 津姑 湿姑 仙蛄 蟓蛉 三鼠 鼫鼠
人或动物的害虫:螨(螨虫) 螕
人肚里的寄生虫:蛊(~症) 蛲虫
蛔虫:蛔 蚘(~虫) 人龙 回虫 回仙 回老 回道人
苍蝇:蝇(牛~;果~) 丑扇
苍蝇的幼虫:蛆(粪蛆) 蜡
蟑螂:蜚(蜚蠊) 飞蠊 飞蟅 石姜 灶马(灶马蚁) 滑虫 臭虫 负盘 香娘子 偷油婆 茶婆虫

☚ 害虫   蛀虫 ☛
蜚蠊

蜚蠊Feilian

蜚蠊目昆虫,俗称蟑螂。体背腹扁平,褐色或黑色。头小,咀嚼式口器,前翅复翅,后翅膜质,有些种类雌虫无翅,如可入药的地鳖。渐变态。蜚蠊夜行性,杂食,常栖息于厨房、食堂和仓库等处,可污染食物和餐具并传播多种疾病,为卫生害虫。

☚ 螳螂   蝗虫 ☛

蜚蠊

又称“蟑螂”。蜚蠊目,蜚蠊科。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头部小,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触角呈细长鞭状,胸部棕褐色,前胸背板硬,油亮光滑。中、后胸各有翅一对。为半变态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蜚蠊喜在黑暗隐蔽处聚居,夜晚活动,高峰在晚九时到午夜一时。天亮即隐伏。食性杂,并有边食边哎出部分食物和排便的习性,需常饮水,故多出入于厨房、餐室、厕所、下水道等处。室内常见有三种: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凹缘大蠊。能机械式传播疾病,并可作为某些蠕虫的中间宿主。

蜚蠊fěi lián

《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蜚蠊(20)。药名。
【基原】为蜚蠊科昆虫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us的虫体。
【别名】石姜(《唐本草》),卢蜰(《唐本草》),负盘(《唐本草》),滑虫(《唐本草》),茶婆子(《本草纲目》),香娘子。
【性味】 咸,寒,有毒。
❶《唐本草》:“辛辣而臭。”
【功用主治】。
❶《本经》:“淤血癥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
❷《别录》:“通利血脉。”
❸《唐本草》:“食之下气。”
【用法用量】 5~10g。可研末。

蜚蠊cockroaches

亦称蟑螂。分布于全世界,尤以温暖地区更易生长繁殖。其活动及藏匿的场所极为广泛。由于身体扁平可通过窄缝而进入橱柜、抽屉等处。主要在夜间活动,嗜食含糖和淀粉的食物,亦食人、畜排泄物及腐败的动物尸体,因而可沾染各种致病细菌和阿米巴包囊等病原体,起机械性传病作用。

蜚蠊

蜚蠊

蜚蠊,又名滑虫、茶婆虫、香娘子、蟑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蜚蠊科昆虫东方蠊Blatta orientalis L.等的全虫。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品味咸,性寒。功能散瘀,化积,消肿,解毒。主治小儿疳积、积聚胀满、痈肿疔毒及蛇虫咬伤等证。小儿疳积,可焙干研末服; 亦可油煎或油浸后炙酥食; 或炒焦为末,用山楂煎汤送服,以加强化积的作用。其用于积聚胀满,亦多研末服,如《周益生家宝方》以本品同莱菔子共炒研末酒服治臌胀。本品用治痈疮肿毒及蛇虫咬伤,可捣烂外敷;如治对口毒疮,亦可配荔枝肉捣烂,敷于疮头周围; 用于疔毒,除同砂糖捣涂疮头四周外,还可研烂热酒冲服,取汗为度。煎服,1~3只。去头、足及翅用。
实验研究: 东方蠊的表皮含巩膜质、甲壳质、蜡质和少量类似虫胶的物质。背部、尾部分泌一种带绿色粘液,其中含有多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消化道中含蛋白酶、淀粉酶。

☚ 蛴螬   青娘子 ☛

蜚蠊

蜚蠊

蜚蠊又名蟑螂,属蜚蠊目,蜚蠊科 (Blattidae)。成虫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头部小,口器向下弯曲,并折向前胸之下,具有坚硬的大颚,是典型的咀嚼型口器。触角呈细长鞭状,由许多细小鞭节组成。复眼甚大,肾形。胸部棕褐色,前胸背板坚硬,油亮光滑; 中胸有1对革质前翅,后胸有1对膜质后翅。后翅薄而大,具有飞翔功能,停飞时摺叠于前翅之下。前、中、后胸各具1对多毛的足,腿节粗壮。腹部较胸部窄长,由10节组成。尾端有1对尾须,分为多节。
蜚蠊的生活史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雌蠊在产卵前先分泌一种物质,形成暗褐色坚硬袋状卵囊,附着于虫体腹部末端,然后将成熟卵产于其中。产卵数10~40个,因种而异。卵期约1个月。若虫孵出后,经5次蜕皮发育为成虫。若虫期约需5个月。成虫白天藏匿于隐蔽场所,夜间外出取食与交配。交配后10天,卵发育成熟。一只雌蠊一生可产4~14个卵囊。雌虫寿命约半年,雄虫较短。
蜚蠊分布于全世界,尤以温暖地区生长繁殖更多,活动及藏匿的场所极为广泛。由于身体扁平,能通过窄缝而进入橱、柜、抽屉等处。其活动时间主要在夜间,从傍晚开始,至晚9~11时最多,天明后又隐匿起来。生活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蜚蠊感觉灵敏,稍有惊扰迅即逃遁。它还有群居的习性,在杂物堆积的隐蔽场所,常可发现成群聚居。
蜚蠊杂食,嗜食含糖和淀粉的食品,也食人、畜排泄物及腐败的动物尸体,因而可能沾染多种病原体,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及阿米巴包囊等,起机械性传播疾病的作用。有些种类可成为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蜚蠊尚能分泌恶臭物质,使所接触过的食物及用品留有臭味。
住室内常见蜚蠊有: (1) 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成虫较小,长度一般不超过1.5cm。前胸背板上有2条纵走暗纹,翅长于腹部. 它是美丽筒线虫的中间宿主。
(2)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成虫较大,长度达3.5cm,红褐色。前胸背板有蝶形棕褐色斑,边缘有淡色带。触角很长。翅长于腹部。它是念珠棘头虫的中间宿主。
(3) 凹缘大蠊 (Periplaneta emarginata): 成虫较大,体长超过3cm,棕褐色,头小色暗。触角长度约与体长相等。前胸背板色泽一致。腹部末端具尾须一对。它是家庭中最常见的种类。
(4) 澳洲大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成虫体较大,长度一般超过3.5cm。前胸背板有棕褐色蝶形斑,边缘有宽的黄色带纹。前翅之前缘呈黄色。
(5) 东方蠊(Blatta orientalis): 成虫中型,体长约2.5cm,深褐色。雄虫翅长仅及腹部的2/3。雌虫翅退化为两小片。

☚ 锥蝽   医学鳞翅昆虫 ☛
000075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