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蚋Ruì《中国姓氏辞典》 据菲律宾 《菲华日报》 收载。其注云: “今台湾有此姓。” 蚋ruì蚊子。崔駰《達旨》:“猶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 蚋读音r·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儒税切,去,祭韵。 上一条: 枘 下一条: 蜹 ![]() ![]() 蚋ruì昆虫,成虫形似蝇。雌蚋吸人畜的血。 蚋ruì一种昆虫,幼虫头部呈方形,尾部膨大,生活在水中。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蚊蠅 > 蜹 > 蚋 蚋 ruì 同“蜹”。 蚋ruì蚊类昆虫。枚乘《上书重谏吴王》:“夫举吴兵以訾于汉,譬犹蝇~之附群牛。”韩愈《送陆畅归江南》:“我实门下士,力薄~与蚊。” 蚋*ruiF2B8 吸人血的虫 吸人血的虫蚊虫:蚊(蚊子;按~;库~) 白鸟 黍民 昏虫 闽虻 闽蚋 蔑蒙 蔑蠓 下门虫 ☚ 蛀虫 动物的各部 ☛ 蚋blackfly又名黑蝇。昆虫纲,双翅目,蚋科。种类多,体短小,黑色,长2~5 mm,头小,胸部短,仅中胸发达,触角粗短,复眼大而明显,刺吸式口器,翅一对,阔而透明。完全变态发育,产卵在水中,幼虫和蛹均为水生,成虫活动于室外。夏秋两季最常见。雄虫吸食植物汁液,雌虫多在白昼吸食人和畜的血液。被叮咬处,奇痒,有强烈过敏性反应,易引起皮炎,甚至溃烂。并可传播疾病(如牛盘尾丝虫和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者),危害人、畜。世界性分布,中国有60余种,常见的有蚋属(Simulium)和原蚋属(Prosimulium)。对人畜危害较大的还有维蚋属(Wil-helmia)和真蚋属(Eusimulium)。 蚋gnat通称黑蝇、我国东北俗称“刨锛”、“挖背”,系双翅目纳科的小型昆虫。身体粗短,长约1.5~5.5mm,多为黑色、翅宽大、足短、背驼,近于蝇类,全世界已有1 000余种,我国已有50多种。生活史:分卵、幼虫、蛹、成虫4期。喜栖息于河边灌木林及草丛地带。成蚋叮咬人可引起局部红肿、发炎、甚至溃烂;在北美洲有的传播盘尾丝虫病、非洲与大洋洲亦可传播丝虫病。 蚋俗称“黑蝇”。双翅目,蚋科。体形似蝇体小而粗壮,体长1—5毫米,灰黑色或带黄色,胸部如驼背状,足短健,触角粗短,分9—11节。口器刺吸式,雌蚋吸血,雄蚋以植物汁液为食。一般在白天吸血和活动。生活史分四期:卵、幼虫、蛹和成虫。蚋刺叮常引起局部红肿、发炎、甚至溃烂。在北美、非洲的某些品种可传播人、畜的盘尾丝虫病。蚋的幼虫生活在山溪流水中,杂食性。消灭蚋的幼虫是预防盘尾丝虫病的重要措施。 蚋gnat为黑色或带黄色的双翅吸血昆虫,虫体3~5mm,胸部如驼背状。幼虫孳生于流水中,成蚋栖息于孳生地附近的草丛、灌木丛中,白昼野外吸人、畜血。全世界已知有1 000余种,在非洲的憎蚋和洁蚋及中、南美洲的金蚋和淡黄蚋为盘尾丝虫的传播媒介。 蚋 蚋蚋属双翅目的蚋科(Simuliidae)。蚋体小而粗壮,体长3~5mm,灰黑色或带黄色,胸部如驼背状,足短健。翅宽阔透明,前部脉粗,后部脉细。触角较头的长度为短,由9~11节组成,节短而粗,有短毛。雄蚋两眼几相连接,雌蚋两眼远离。口器为刺吸式,雌蚋吸血,雄蚋以植物汁液为食。 ☚ 蠓 虻 ☛ 蚋[蜹]ruì(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昆虫) buffalo gnat; blackfly △蚋ruì10画 虫部 蚊类昆虫,头小,色黑,翅阔而透明,吸人、畜血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