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叶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叶莲 【名称出处】:《湖南药物志》 【概况】: 异名 杜蘅(《本经》),杜莲(《别录》),楚蘅(《广雅》),良姜(《纲目》),莲花姜(《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鸭跖草科杜若属植物杜若的全草。杜若属全世界约16种,中国约6种。 原植物 杜若Pollia japonica Thunb. 历史 本始载于《本经》,列入上品。《别录》云:“今处处有,叶似姜而有文理,根似高良姜而细,味辛香,又绝似旋覆根。”《唐本草》:“杜若苗似蒹姜,生阴处,根似高良姜,全少辛味,陶注旋覆根即真杜若也。”《纲目》收载于草部、芳草类,李时珍曰:“杜若人无识者,今楚地(今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广西)山中时有之,山人亦乎为良姜,根似姜,味亦辛。”按上描述和分布,并观《植物名实图考》附图与本种相符。以竹叶莲为品名首见于《湖南药用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 地上茎直立,粗壮,高30~80cm,被短柔毛,不分枝。 单叶互生,无柄,叶鞘无毛;叶片长椭圆形,长20~30cm,宽3~6cm,光端渐尖,基部变狭成鞘,抱茎,上面粗糙,下面有时散生细毛,有香气。蝎尾状聚伞花序,长2~4cm,几个至多个轮生集成圆锥花序;总梗长约5mm;萼片3枚,长约5mm,宿存;花瓣3,倒卵状匙形,白色;雄蕊6枚,全育。 果球形,浆果状,蓝黑色,不裂,直径约5mm。种子多数,五面体形。 花期5~6月,果期8~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396页.图762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谷、林下湿处。 分布于四川、贵州以东的长江以南各地。日本及印度支那也有分布。 。【药性】: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温。” 功效 理气止痛,疏风消肿。 主治 胸胁气痛,胃痛,腰痛,头肿痛,流泪,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❶ 《峨眉药用植物》:“根茎:治跌打损伤。将根浸酒,半月后饮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湖南药物志》:“治虫、蛇咬伤:竹叶莲全草捣烂,敷患处。” 食疗 《湖南药物志》:“治腰痛:竹叶莲根茎10g,煮猪肉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