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叶防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叶防风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概况】: 异名 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西风(四川、云南),三叶防风、鸡爪防风(云南)。 基源 为伞形科西风芹属植物部分种类的根部。西风芹属全世界约80种,中国约16种。 原植物 竹叶西风芹Seseli mairei Wolff为竹叶防风的主要品种和多毛西风芹Seseli delavayi Franch.。松叶西风芹Seseli yunnanense Franch.在部分地区也作“防风”或“云防风”药用。 历史 据考《滇南本草图说》所载竹叶防风即指本品。 形态 竹叶西风芹为多年生草本,高15~80cm,光滑无毛。根茎短粗,存留有枯鞘纤维;根圆柱形,末端渐细,褐色,剖面白色,带甜味。茎单一,圆柱形,髓部充实。 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8~18cm,但也有仅长2cm的;叶片薄革质,略带粉绿色,一~二回3出式全裂,裂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长2~12cm,宽2~12mm,有时宽至4cm,全缘,边缘反曲,近平行脉3~10。 复伞形花序直径2~4.5cm;总苞片无,有时有1~2,细小,脱落;伞辐5~7,不等长,长1.5~3.5cm;小伞形花序有花12~18;小总苞片6~10,基部联合,披针形;花柄粗壮,不等长;花瓣黄色或淡黄色,近方形或长圆形,有3条红棕色脉纹,以中间一条最显著;萼齿细尖不明显;花柱基圆锥形。双悬果卵状长圆形,分生果横剖面略呈五边形;每棱槽内油管1~2,合生面油管4。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189页.图版76∶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3200m的向阳山坡疏林下、草丛和旷地土坡。分布中国西南及广西。 多毛西风芹与竹叶西风芹不同之处为:茎、叶片两面、花序梗、伞辐及小总苞片等均密生白色短硬毛,花瓣外面亦有白色柔毛。 果实卵状近球形,密生白色粗毛;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第2分册.189页.图版76∶8.14)生于海拔1700~4500m的高山草坡。分布于云南西北部。 松叶西风芹与上述两种的区别为:叶片为二~四回3出式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极少数为线状披针形,长0.7~6.5cm,宽0.5~3mm。(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191页.图版77 1-8)生于海拔600~3100m的山坡林下或草、灌丛中,也有生于疏林、山沟阴湿处的。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 【生药】: 采集 春、秋季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四川。 鉴别 根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微弯曲,有时分枝,长10~20cm,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根头部有时膨大,或缩小,顶端有明显下陷的茎痕,四周有细环纹和残存的叶鞘纤维,根部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横长而凸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中央为黄色的木部,皮层占根的大部分,白色,散生棕色油点,接近形成层部尤多。 气香,味微甘而涩。以条肥大、外皮细黄、内心、显菊花心,有油质,味甘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 ❶ 《滇南本草》:“辛,温。”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膀胱三经。” 功效 解表,祛风,胜湿。 主治 感冒,风寒湿痹,痈肿疮疡,破伤风。 ❶ 《滇南本草》:“泻肺气(一作泻脾),治风,通行十二经络。(疗)一切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痈肿等症。杀附子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