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叶马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叶马豆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 铁马豆(《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豆科香豌豆属植物细叶牧地香豌豆的全草。香豌豆属全世界约130种,中国约30种。 原植物 细叶牧地香豌豆Lathyrus palustris L.var.tinearifoliolus Ser.,又名细叶香豌豆(云南)。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 茎直立或倾斜,细弱,植株无毛。双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叶轴先端卷须二歧,叶柄长0.3~6mm,基部有大型耳状托叶1对;小叶线状披针形,长2.4~4cm,宽1.5~4.5mm,先端具小突尖,基部楔形,叶脉两面突出。总状花序腋生,长约6cm,花2~4,紫红色,长约1.5mm,花梗细小,基部具1小苞片。荚果圆柱状,无毛。 花期春季。(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09页.1824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边、草丛中。 分布于云南。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 含草酸[1]。 附 印度产草香豌豆Lathyrus sativus中含一种“神经毒”性的成分[2]。 参考文献 [1]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51;96:598 [2] Indian J Med Res 1946;34(2):299,1963;51(5):865,1965;53(3):269 【药理】: 日本用竹叶马豆煎剂口服,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有降血糖作用,其有效成分是草酸,但动物实验不能证实此说。 印度产同属植物草香豌豆L.sativus中含一种“神经毒”性的成分,如以50%的豆粉喂饲动物,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维生素B不能阻止)、脱发、皮炎乃至局部溃汤,幼年动物停止生长等。如先加过量水煮沸,除去液体,再自然干燥,磨粉制饼,则可供食用,且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909 。【药性】: 性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疮、癣、疥、癞,小儿麻疹后余毒未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