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虫咬皮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

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统称虫咬皮炎。我国不少古医籍在“虫兽螫咬伤”或“杂证”门早已有所论述。本病多见于害虫孳生的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有蚊、蠓、虱类、臭虫和蚤等。各种害虫所致的虫咬皮炎,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点是: 好发于暴露部位,以下肢为多见,其次为腰围、上肢等,皮疹以水肿性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有的可出现水疱。皮疹散在分布,损害的中央有虫咬的痕迹,多为针头大小的瘀点。皮疹常在几小时到几天内消退,如果反复叮咬,则皮疹彼伏此起,病期延长。患者自觉瘙痒、焮热或疼痛。不同害虫致病则各有其特点:
(1)蚊: 被叮咬处觉刺痛、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或风团、瘀点。
(2)蠓: 多发于小腿、足背等暴露部位,叮咬处出现瘀点、水肿性丘疹、红斑或风团,自觉奇痒难忍。
(3)虱: 有头虱、体虱、阴虱之别:
❶头虱: 寄生于头发部,多见于卫生较差的妇女和儿童,被叮咬处出现红斑、瘀点、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后有渗液,结成血痂,渗液亦可使头发粘连成簇,散发臭味。
❷体虱: 寄生于躯体上,隐藏在衬衣及被褥绉褶里,叮咬后引起丘疹、红斑和风团,自觉瘙痒,由于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
❸阴虱: 寄生于阴毛部,叮咬处引起丘疹,带有血痂,瘙痒剧烈,可继发湿疹或毛囊炎等。
(4)臭虫:全身均可被叮咬,但以膝、臀部、前臂为多,皮疹为针头大小的瘀点或风团,皮疹泛发,常排列成行,自觉瘙痒。
(5)蚤: 好发于下肢及腰围,皮疹为丘疹、风团或瘀点,常三、五成群或排列成带状,剧痒。
虫咬皮炎的治疗,一般采用外治法,选用成药驱风油、清凉油等外涂。皮疹泛发者可配合外洗,可用皮肤外洗二方,外洗后,再使用上述外用药。此外,虱病的外治,
❶头虱:可用煤油、50%百部酊涂于患部,再用油纸盖上包扎,戴上帽子固定,或用毛巾严密包扎固定,每天一次,连续2~3天。
❷体虱和阴虱: 可涂50%的百部酊,阴虱病者在用药前应剃除阴毛。本病的预防在于搞好环境卫生,积极消灭各种害虫,除害以灭病。

☚ 桑毛虫皮炎   钩虫性皮炎 ☛
000194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