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火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火炬 火炬周刊。《大晚报》文学副刊。1933年4月1日创刊于上海。崔万秋主编。该刊以发表诗歌、杂文、散文为主。曾刊出“通俗文学”“每周影坛”“社会问题体验”“未来的上海”等专号。主要撰稿人有臧克家、王亚平、蒲风、穆木天、阿英、金性尧、崔万秋、田汉、洪深、顾仲彝、沈西苓等。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停刊。 ☚ 新诗歌 文学 ☛ 火炬 火炬一郎著。1938年7月7日初版。一郎诗集之一。收《保卫大武汉》、《饥饿的一群》、《光荣的负伤战士》等诗41首。 ☚ 从军行 真理的光泽 ☛ 火炬 火炬上海《大晚报》副刊,日刊。1933年4月1日创刊,崔万秋主编。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停刊。综合性文学副刊,杂文、散文占主要篇幅,主要撰稿人有崔万秋,曹聚仁、陈子展、顾仲彝、穆木天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洪深、沈西岑、柯灵、林微音、关露等也先后发表过各种形式的文艺论文,杂文、散文。诗人臧克家、王亚平、蒲风还就诗歌创作问题、发表过《诗歌与现实》、《谈谈诗人行为》等短论。后期每周刊出“通俗文学”和“每周影坛”等专号,“通俗文学”的主要作者有阿英、赵景深、金胜尧、李晦等,阿英曾先后发表了《评中国小说史料》、《小说作家与小说人物》等多篇考证中国传统戏剧文学题材史料的文字。此外,还组织过多次社会问题的讨论专号,有“旧上海专号”、“未来的上海专号”和“社会问题体验”等。 ☚ 民国日报副刊 言林 ☛ 火把;火炬huǒbǎ huǒjù【同】 都是名词;都指夜间照明的东西,有的用竹篾编成长条,有的在棍棒的一端扎上棉花,蘸上油。 火炬huǒjù火把;特指一种新式的火把,用金属制成,内装可燃物 火炬huǒjù〈名〉火把:火炬行动│点燃奥运火炬。 火具;火炬◉ 火具huǒjù 名 点火和引爆的器材的总称。〈例〉雷管、导火线等都是~/ 管理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苣 > 火炬 火炬 huǒjù 即苣。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爐燈部 > 燭炬 > 火炬 火炬 huǒjù 亦稱“燎炬”、“火燎”。室外照明用具。多以竹、葦、麻莖或松枝等易燃物束成,後亦灌之以油膏以耐燃。《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唐·孔穎達疏:“古者未有䗶燭,惟呼火炬為燭也。”《隋書·柳或傳》:“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元·薩都刺《題陳所翁墨龍》詩:“滿堂火燎動鳞甲,倒挾海水空中飛。”清·陳康祺《郎潛記聞》卷八:“礮聲大震,火炬盡爇。” 火炬【同义】总目录 火炬火把 火炬 火炬炬(烈炬;膏炬) 燧(炎燧;举~) 燎(燎炬;燎火) 烛(烛炬;烛火;燋烛) 长火 火把 ☚ 照具 灯、烛 ☛ 火炬 火炬火炬给人带来黑暗中的光明,是精神光源的象征。始于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奥运会,火炬成为世界体育精神的象征。 ☚ 烛台 银 ☛ 火炬torch 火炬torch;torchlight 火炬Torch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军队实施的北非登陆战役的代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