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火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火炕 火炕1925年创刊于包头。初为《西北民报》副刊。1926年改为不定期刊,32开本,在北平印行出版。1932年出至第28期终刊。杨令德主编。该刊是绥远地区最早传播新文化的刊物,它的出版具有拓荒的意义。它提倡白话文,坚持反封建主义,并注意刊登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曾发表杨令德的小说《兵燹》、《猫女士》、《给你祝福吧》。又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情诗。编者以“兼收并采主义”,既欢迎“富有革命性的作品”,也欢迎确有“真情的流露,在艺术上有成就”的“不是革命的情诗”(《编者赘言》)。此外,杨令德批评沈从文小说《蜜柑》、朱子平、陈永森的译作《二小兵》(莫泊桑作)、《冰女郎》(安徒生作),都是颇有影响的作品。主要撰稿人还有霍世休、李记今、马映光、刘洪河、王佐兴、慧影、霍嘉宾等。 ☚ 南风 绿霞 ☛ 火炕huǒkàng炕的总称:~是东北民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取暖设备,这是因为这种措施和方式适合东北人们的生活习惯。(杨军 曹保明《俺们东北人》)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家具部 > 坐卧具 > 炕 > 火炕 火炕 huǒkàng 亦稱“爐坑”。即炕。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九:“京師火炕燒石炭,往往熏人中毒,至多死者。”《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誰知東次間有個爐坑,因天氣涼起來了……燒了燒那坑,怕圈子氣,敞着坑板兒呢。” 火炕朝鲜族居室取暖设施。有两种形式,一种先砌横竖炕道,上面再铺炕板石。另一种不砌炕道,只在大块的炕板石的四角砌砖柱,烟气与火气在炕板石下可以随意流通。一般居室采用前者。 火炕 火炕huokɑnɡ民间居住习俗。亦称土炕。流行于境内各地。《正字通》:“炕,北地暖床曰炕。”《北盟会编》卷三:“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起源甚古。隋唐已盛行,宋时益盛。宇文昭《大金国志》卷三十九:“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后相沿成俗。以建筑材料分,有土炕、砖炕、石板炕等。以室内位置分,有南炕、北炕、顺山炕(顺房山而造)和贯通二室的连檐炕等。渭河以南兴连锅炕,一般有烟道一至三条,烟囱外接灶台。灶生火,火生热,热暖炕,可御寒气。炕面上铺的席子,称炕席,以苇蔑或高粱秸蔑编织或铺以牛羊毛织成的毛毡,或在席上铺毡、毯、油布,有的沿炕围画上彩画,平素寝卧、休息、用餐等,皆于其上。有客来访,亦邀其上,盘膝而坐。 ☚ 火石袋 火镰 ☛ 火炕huo kengabyss of suffer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