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至清建築裝飾雕刻。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蘆溝橋上。石獅立於望柱柱頭,計四八九個,石質不同,大小不一,姿態各異,坐卧起伏,極富變化。且主獅身上又刻有衆多附獅,大者十多厘米,小者幾厘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或爬在大獅子身上,或伏於大獅子頭頂,或鑽到大獅子懷中游戲,動静結合,相映成趣。造型精妙,刻劃淋漓盡致。橋東端有二獅,端坐於石欄桿盡頭,長一七三厘米,高九十厘米,重達三噸,其上小獅約二十厘米,造型古樸生動,憨態可掬,爲典型元代石獅造型。《馬可·波羅游記》:“橋頂有一高大柱子,立在石龜上,柱底附近有一大石獅,獅上面另有小獅……在全橋各柱之間,都有精工雕刻的大理石欄闆,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至明昌三年(公元1189—1192年),明代重建石欄,刻爲獅形,清復重修獅柱石欄,故現存石狮多係明清補配,屬金元時期者已不多見。石獅爲蘆溝橋之重要雕刻藝術品,名聞中外,因其數量衆多,故有“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