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蕃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蕃兵

北宋军种之一。北宋中期至晚期,因对西夏战争之需而设置的西北地方军。宋仁宗中期,于陕西沿边的秦凤、泾原、鄜延、环庆、熙河五路和河东的石、隰、麟、府、岚等州,按比例选以羌人为主的少数族“熟户”组成蕃兵,宋廷对各部族大小首领封官,由他们分别统率本部族壮丁。初各路蕃兵编制不统一,有的以族为单位,有的另立甲和队,后依部族大小、人数多寡,采用禁兵指挥与都两级编制。神宗行将兵法后,蕃兵或单独成“将”,或与汉兵合编成“将”。宋廷对蕃兵军官除赐以土田外,还分等按月给军俸及“别给添支钱”。宋朝对蕃兵实行某种民族歧视政策,规定蕃户不得与汉人通婚,而遇敌临战则首用蕃兵,却以汉兵继后。蕃兵实为正规军中的精锐,有较强的战斗力,在对西夏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南宋时,因陕西的陷落,蕃兵事实上业巳撤销。

蕃兵

蕃兵

北宋中晚期以西北沿边羌人等内附者编成的军队,主要用于对西夏作战。一般按部族封其大小首领,使之统率本族壮丁。后依人数多寡,编成都与指挥。朝廷除分配耕地外,对蕃兵军官分等支给军俸及“添支钱”。

☚ 蕃官   头项 ☛
蕃兵

蕃兵

宋代蕃部内附的乡兵称蕃兵。《宋史·兵志》:“蕃兵者,具籍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西北边羌戎,种落不相统一,保塞者谓之熟户,余谓之生户。陕西则秦凤、泾源、环庆、鄜延、河东则石、、麟府。其大首领为都军主, 百帐以上为军主, 次为副军主、都虞候、指挥使、副兵马使,以功次补者为刺史、诸卫将军、诸司使、副使、承制、崇班、供奉官至殿侍。其充本族巡检者,俸同正员,月添支钱15千,米面傔马有差。刺史、诸卫将军请给,同蕃官例。首领补军职者,月俸钱自3000至300,又岁给冬服绵袍凡7种,紫绫3种。十将而下皆给田土。”

☚ 蕃落   方 ☛

蕃兵

北宋军种之一。北宋中期至晚期, 由招募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组成的地方军。当时,北宋对接受宋朝统治的所谓“内属”部落,称为熟户,其首领抽本部丁壮组成部族军,戍守边境,并听候宋廷抽调征发。各部族军多少不等,编制不一,有的称作队,有的称作甲。宋神宗时统一规定,羌人熟户年20以上者选为蕃兵,户9丁以上取5丁,6丁取4丁,4丁取3丁,3丁取2丁,2丁取1丁,并同禁兵一样,采用指挥与都两级编制。神宗实行将兵法后,蕃兵或单独成“将”,或与汉兵合编成“将”。宋廷对蕃兵军官除赐以土田外,还分等按月给军俸。宋朝对蕃兵实行某种民族岐视政策,规定蕃户不得与汉人通婚,而遇敌临战则首用蕃兵,而以汉兵继后。蕃兵实为正规军中的精锐,有较强的战斗力,在对西夏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南宋时,因陕西的陷落,蕃兵事实上已撤销。 《宋史·兵志王》:“蕃兵者,具籍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

蕃兵

蕃兵

宋代天水地方武装。又称强人。治平四年(1067年)编练,由秦州治边内属吐蕃熟户充任。时三阳、陇城、弓门、冶坊、静戎、伏羌、安远、宁远等寨都设有蕃兵,总数3万余人。

☚ 寨兵   民团 ☛
蕃兵

蕃兵

北宋王朝在陇东、陇右收编的少数民族不脱产武装。在北宋同西夏的斗争中,蕃部时而助夏攻宋,时而助宋攻夏,反复无常。从宋仁宗时起,宋王朝大量收服蕃部首领,委以官职,称蕃官、蕃将,给予俸银,将所属部落精壮者编为蕃兵,供给餐钱,令其修筑堡寨,助宋军戍守边地。北宋中期,三陇四路共收编蕃兵10. 2万余人,战马近2万匹。蕃兵属乡兵性质,统受各路经略安抚使、兵马都总管指挥。这批蕃兵自归宋后,在保卫宋朝西北边疆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乡兵   国民兵团 ☛

蕃兵

北宋仁宗时, 由西北沿边内属的羌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按部族组成,以其壮丁的多寡,编为都、指挥。封其大小首领为都军主、军主,其次为副军主、都虞候、指挥使、副兵马使等职,统率所部。神宗时实行将兵法,蕃兵或单独成将,或与汉兵合编成将。政府除分配耕地之外,对蕃兵军官依其官职高下发给月俸钱、添支钱、米面傔马等。

蕃兵

招募少数民族组成的边境守军。北宋中期至晚期,因对西夏用兵,将沿边以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内附者组成军队,按部族封其大小首领,使之统率本部族壮丁守卫边境,后依人数多寡按都与指挥编组。神宗时实行将兵法,蕃兵或独立按将的编组组成,或与汉兵联合编组而隶属于将。朝廷除分配耕田给蕃兵外,蕃兵军官由朝廷发给军俸及其他赏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