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袭击舰艇卫勤保障
舰队是核武器攻击的目标,广阔海洋面上,因舰队比较疏散,敌多用空爆;对港口密集舰艇,可用空爆,也可用水(下)爆。
空爆:多使用大当量核武器。在极重度和重度杀伤破坏区,冲击波动压能使舰身和炮身变形,将舱面人员抛入海中或产生严重撞击伤、烧伤和核辐射伤,阵亡率高。在中度杀伤破坏区可产生中度冲击波伤、烧伤和核辐射伤。但舱内人员可以无烧伤,可有轻度辐射伤和冲击波伤。在轻度杀伤破坏区,舱面人员只有轻度烧伤,舱内人员基本安全。潜艇如已在水下20米深是安全的。杀伤区范围内的金属物(甲板、炮)通过中子俘获作用,可有短时间的感生放射性,威胁健康。
水(下)爆:冲击波动压更强和持久,能使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严重破坏,甚至翻倾。出现短暂性极强(10万R/h)辐射级基波,半小时后消失。下风向出现放射性落下雨灰,可导致皮肤烧伤和内照射损伤。水爆无光辐射,故无烧伤。伤情分类较易,因为某一舰艇距爆心的位置决定舰上人员基本上都属于同一伤级。在中等和重杀伤区,冲放烧复合伤比例较高。
卫勤保障措施:(1)对舰艇人员进行核武器防护知识教育。
(2)得到预报时,舱面人员减少到最少限度,并要到达有保护的位置,紧闭舱门舷窗,施放水幕。暴露人员在发生闪光时即俯卧。舰艇应更散开,潜艇迅速下潜。
(3)对伤员初步急救,中等程度以上的伤员均须送医院船或送岸治疗。要派医院船去接收,或派直升机去接送伤员。
(4)迅速派防险救生部队驶往受损舰队从事援救和运送伤员。
(5)水(下)爆炸后,舰船要立即驶出杀伤区,冲洗甲板和一切物体表面,采取措施防止落下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