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采收vegetable harvesting收取蔬菜产品器官的作业。为保证产品采收质量和产量,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品种、栽培目的、销售地远近等,掌握适当的采收成熟度、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和采收技术。 蔬菜的成熟度有两种含义,一是生物学成熟度,即种子或生理成熟的程度; 二是商品成熟度,也称食用成熟度,指产品器官质量符合商品要求的程度。有些蔬菜的生物学成熟与商品成熟基本一致,如番茄、甜瓜、西瓜、子用菜豆等; 也有很多蔬菜是不一致的,如黄瓜、茄子、甜椒、豆类蔬菜等,当它们达到种子成熟时,产品器官已失去食用价值。 蔬菜产品的成熟度与产量,尤其是与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品质通常包括色泽、硬度、形状、大小、整齐度以及营养成分、糖酸比等。蔬菜成熟期间,不但产品重量在不断变化,同时干物质的积累量、含糖量、淀粉含量、酸度、维生素含量、风味和硬度等均随之变化。根据不同蔬菜在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及物理变化,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由糖转变为淀粉,含水量由多到少,如豆类蔬菜的种子、薯类蔬菜的块茎或块根;另一类为部分淀粉转变为糖,如番茄、西瓜、甜瓜等,愈趋于成熟,含糖量愈高,而质地变柔软,不耐贮藏。同一品种的蔬菜,成熟度不同,营养成分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蔬菜适宜的成熟度来确定其采收期。 按生物学成熟度采收的蔬菜,如西瓜、甜瓜、番茄等,应在产品达到生理成熟时采收。番茄后熟作用显著,远销时应在白熟期或变色期采收,西瓜、甜瓜只能稍提前采收,罐藏番茄却必须在充分红熟时采收;以采收干种子为目的的菜豆,宜在荚壁变干尚未裂开前采收。按商品成熟度采收的蔬菜,如产品为贮藏器官的鳞茎、球茎、块茎、根茎或块根等,应在养分基本完成转移、叶部衰败时采收;绿叶菜类如菠菜、白菜、散叶莴苣、叶用菾菜及苋菜等,以植株有一定大小时陆续采收为宜;结球的叶菜可在叶球基本充实时采收;黄瓜、苦瓜、丝瓜、瓠瓜、茄子等以嫩果供食的,应于果实已膨大而种子未硬化前采收;南瓜、冬瓜等因其嫩果及达到生理成熟的老果均可供食,故采收期不严格,一般早熟品种多采嫩瓜,晚熟品种多采老瓜。辣椒、甜椒多以青果供食,可在果实充分长大时采收,但制干用辣椒需在果实红熟后采收;食嫩荚的豆类蔬菜,应在豆荚已肥大而荚壁尚柔软、种子乳熟时采收,食嫩豆粒的毛豆、蚕豆、菜豆及青豌豆等应在种子已肥大充实、种皮未硬化时采收。多次连续采收供鲜食的果菜采收间隔期约3~5天,盛期约间隔1~2天。矮生菜豆、青豌豆、甜玉米、叶用莴苣等适于一次性采收的蔬菜可使用机械收获,但采收期必须准确掌握。蔬菜采收还应在使用农药后有一定的安全间隔期,以防止污染。 为达到催熟、延长产品贮藏保鲜期等目的,常对某些蔬菜进行采前处理:❶用2 500ppm青鲜素(MH)喷洋葱、大蒜叶部,能防止贮藏期萌芽; ❷用25~50ppm赤霉素(GA)喷叶,可使朝鲜蓟提早开花,并增加花数; ❸用乙烯利在采前15天喷叶,可促进番茄茎叶枯黄,果实成熟一致; ❹用化学药剂二硝丁酚(商品名地乐酚),在马铃薯收获前15天喷洒地上部,使茎叶枯死,能促进块茎成熟一致,便于收获。 蔬菜种类繁多,采收技术复杂,不同的蔬菜产品的成熟度要求各异,特别是供鲜食的多次采收蔬菜必须有选择地采摘,还要避免机械损伤,以防运销过程中造成腐烂。因此,至今多用手工采收。有些蔬菜实行机械化采收,可显著提高效率,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蔬菜采收机械化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栽培方法有密切关系。长蔓的豆类、瓜类及无限生长型的番茄用支架栽培者无法进行机械化采收;短蔓或矮生的瓜类、豆类、自封顶番茄等,凡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时间较一致,果皮较厚而硬,能一次采收的果菜及甘蓝、花椰菜、莴苣、豌豆、马铃薯、胡萝卜、甜玉米、洋葱等适合于机械化采收。目前机械化采收多用于加工蔬菜上,其产品损失率有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