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罍léi古代器名,用以盛酒和水。傅毅《舞賦》:“陳茵席而設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觴。” 罍 罍(lei雷)一种比尊略大的容器,可盛酒或水。因其表面饰有云雷纹,所以谐雷音称为罍。 ☚ 乳窟龙珠 福地、洞天 ☛ 罍 罍青铜制盛器。用以盛酒或水。形如大尊,大肚小口,上有盖,两旁各有环耳。肩、腹、足、耳和系纽分别饰以不同纹样,纹饰组合复杂。盛行于商、周时期。现存较著名的有辽宁喀左出土的西周《蟠龙兽面纹罍》。 ☚ 鉴 鬲 ☛ 罍 罍léi酒器。《周南·卷耳》二章: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郑《笺》:“君且当设飨燕之礼,与之饮酒以劳之,我则以是不复长忧思也。”许慎《五经异义》:“《毛诗》说,金罍,酒器也,诸臣之所酢,人君以黄金饰尊,大一硕,金饰龟目,盖刻为云雷之象。”《小雅·蓼莪》三章: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郑《笺》: “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为罍耻者,刺王不使富分贫,众恤寡。”《尔雅·释器》:“罍,器也。小罍谓之坎。”郭璞注: “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一斛者十斗也。”斗,杯。《大雅·泂酌》二章: “挹彼注兹,可以濯罍。”毛《传》:“濯,涤也。罍,祭器。” ☚ 鼛 觼 ☛ 罍读音l·ei(ˊ),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鲁回切,平,灰韵。 上一条: 靁 下一条: 攂 罍器名。鄭玄《三禮圖》: “罍,瓦爲之,受五升,赤雲氣,畫山文,大中身兑平底有蓋。六彝爲上,受三斗; 六尊爲中,受五斗; 六罍爲下,受一斗。”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酒器 > 罍 罍 léi 古代酒器。用於釀酒與盛酒。小口寬肩,下腹瘦小,底似壺,圓足,有蓋有鼻。初爲陶製,商代晚期改爲銅製。《爾雅·釋器》:“罍,器也。”郭璞注:“罍形似壺,大者受一斛。”《儀禮·少牢饋食禮》:“司宫設罍水于洗東,有枓,設篚于洗西,南肆。”鄭玄注:“凡設水用罍,沃盥用枓,禮在此也。”《周禮·春官·鬯人》:“凡祭祀社壝,用大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尊者大名,彝爲上,卣爲中,罍爲下,皆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器也。”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貯酒器 > 罍 罍 léi 本作“櫑”。盛酒或盛水器。容積較大,原為瓦器,後亦以金、玉、銅等為之。青銅罍為酒器,銘文中有自銘,如“作父乙寶中尊罍”。形制分為兩類,一類為大口,短頸,廣肩,鼓腹,體甚寬大,下承高圈足。另一類為小敞口,短頸,廣肩,肩上有兩耳,體形甚高,有蓋,下腹一面常有鼻,有圓體與方體兩種。青銅罍出現於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中期。方形罍多為商代器,圓形罍則商及西周均有。《說文·木部》:“櫑,龜目象尊,刻木作雲雷象,象施不窮。从木从畾。罍,櫑,或从缶。”《詩·小雅·蓼莪》:“缾之罄矣,唯罍之耻。”毛傳:“缾小而罍大。”《爾雅·釋器》郭璞注:“罍形似壺,大者受一斛。”《五經異義》引《韓詩》云:“金罍,酒器也。天子以玉、諸侯大夫以金,士以梓。”《舊唐書·陽惠元傳》:“既發,有司供餼於道路,他軍無孑遺,唯惠元一軍缾罍不發。上稱嘆久之,降璽書慰勞。” 罍léi盛酒或水的容器。《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白居易《轻肥》:“尊~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罍leiC09C 容器 容器各种容器的通称:椷 ☚ 古代盛器 盛液器 ☛ 酒具 酒具酒器 玉海 红螺 觥盂 雷樽 雷罇 壶觞 ☚ 饮具 酒杯 ☛ 罍商代青铜礼器。1973年喀左县北洞村窖藏出土。高43、口径18.5、肩宽33.8、底径19厘米。小侈口。短颈,颈部施两周凸弦纹。肩有两个兽首形耳,与六个大圆形涡纹相间。腹下部有一穿系用的牛首形的穿鼻。圈足外侈。罍体制作规整,胎壁轻簿,是朝阳市内出土青铜器中较早的一件。现藏朝阳市博物馆。 罍酒器。陶制或青铜制。圆形或方形。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肩有两环形耳。商周盛行。或以盛水。《说文》以为最早者为木制。 罍léi(古时一种像壶的盛酒器具) an ancient urn-shaped wooden wine-vessel 罍盛酒或盛水器皿。商代即已出现,流行至春秋时期。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有盖,宽肩,两耳,多见于中原地区;圆形罍侈口,束颈,大腹,平底,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钮。流行于中原地区,楚地少见。 罍léi
罍léi21画 田部 〈书〉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有陶制,后多用青铜铸造。器上刻有云雷纹,形似龟目,故又名“龟目酒尊”。 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