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罪与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罪与罚》

《罪与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的长篇小说。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贫穷而辍学,靠母亲和妹妹的接济勉强度日。他谋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犯罪后销赃灭迹以逃避惩罚,但在精神上却无法摆脱恐惧感和良心的谴责。当他精神陷于崩溃时,遇到了靠卖淫养家的少女索尼雅,她甘为人类受苦受难的“基督精神”感化了他。在索尼雅面前,他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和动机,并投案自首,去受苦赎罪。小说结尾以拉斯柯尔尼科夫枕下的福音书暗示他将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实现精神的复活。

小说以主人公犯罪和受惩罚的故事为中心情节,反映了俄国农奴制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勃起的历史转折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描绘了处于沙皇专制和资本主义双重统治下,城市贫民和平民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悲惨处境,揭露了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与罪恶,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超人”哲学。马尔美拉道夫是个退职小官吏,一家六口贫困不堪,不得不靠女儿索尼雅卖淫来供养,他也因醉酒而惨死在马蹄下。作家通过这个家庭的悲惨故事,寄托了对下层贫民的深切同情。律师卢仁奉行“只爱自己”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是个自私卑鄙的资产阶级市侩。旧式农奴主斯维德里加依洛夫一生荒淫残暴,最后因兽欲得不到满足而饮弹自尽。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对社会的不平等极为愤慨,却又把人分为“平凡”和“不平凡”两类,平凡的人必须顺从,不平凡的人却可以随意犯罪,不受良心谴责。他还认为,杀掉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可以用她的钱造福穷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不惜杀人犯罪,却未能逃脱良心的惩罚。这个形象客观上是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的否定,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作家又力图通过主人公理论的破产和行动的失败,来证明任何反抗都是行不通的,因而,具有消极因素。索尼雅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的形象,是苦难的化身。她笃信上帝,甘愿忍受苦难,牺牲自己,去换取对人类的爱,成为拉斯柯尔尼科夫精神复活的引导者。这一形象体现了作家关于宽恕、忍受和顺从的道德理想,这是一种绝望中的宗教幻想。

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气氛紧张。作家把社会矛盾提升到哲学高度加以探讨,在小说中提出了犯罪与受罚的问题,并让两种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人物思想体系环绕着问题展开论争,使小说充满了社会哲理的思辩色彩。扩大了小说的思想容量。小说深入地探索了人物的心灵奥秘,刻划了他们对人类悲惨命运的思考以及寻求出路时的思想斗争,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态,并把笔触伸到人物的潜意识之中,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梦境、梦魇和下意识行为,具有心理小说的鲜明特色。

《罪与罚》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66年。讲述一个穷大学生犯罪杀人、自首、判刑流放的故事。通过犯罪的根源,揭示社会问题。

罪与罚

《罪与罚》

它是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能代表他艺术风格的作品。
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缴不起学费而退学,又因缴不起房租而躲着房东,他苦苦思索着摆脱贫困的方法。下等酒店里,一家人无以为生,靠长女索尼亚出卖肉体来维持清苦生活的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情形更使他坚定了要改变生活状况的决心。偶然的机会,他听到的一个大学生杀富济贫的谈话,使他得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为了成为 一个能主宰别人、主宰世界的超人,为了劫富济贫主持正义,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然而杀人后的拉斯科尔尼科夫陷入了一种更为凄惨的处境,一方面警察局侦察员的试探、追查使他惶惶不可终日,另一方面良心上的自我谴责、道义上的鞭挞,使他被折磨到精神几乎分裂的地步。他惧怕和任何人的接触,有了一种被人群抛弃的感觉。深重的负罪感和索尼亚基督精神的感化,使他终于投案自首并皈依上帝,这才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平和。
作者用绝大部分的笔墨和篇幅来描写主人公精神上的惩罚,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罪犯杀人前的矛盾和杀人后精神上承担的重负,以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表现主人公极为紧张、矛盾的心理状态,鲜明地代表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

《罪与罚》剧照

☚ 大雷雨   白痴 ☛

罪与罚

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作。1866年发表。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里尼科夫在社会环境压迫下,精神失常,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内心极度痛苦,后在卖淫少女索尼亚·马尔美拉多娃的感化下投案自首。真实地揭露了犯罪是资本主义社会求生的唯一出路,并指出以弱肉强食的资产阶级法则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的反抗必然导致精神和肉体的毁灭。也宣扬了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心理刻画深刻、细腻。

罪与罚

《罪与罚》

长篇小说。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写彼得堡穷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在贫困与“虚无主义”、“超人”哲学影响下,杀死了女高利贷者。但事后受到良心谴责,精神几乎崩溃。最后在沦落风尘的女友索尼亚劝告下向官府自首,被判苦役,索尼亚亦伴其同往流放地,他的灵魂终于获得新生。小说批判了主人公的救世主式的 “超人”哲学,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具有很强的论战色彩。但也宣扬了宽恕、驯服和反对革命的错误思想。艺术上以细致描绘主人公犯罪的变态心理,来显示其犯罪行为的社会与心理根源,表现出高超的写作技巧。有中译本。

☚ 《怎么办?》   复活 ☛
000069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