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开埠资本主义国家强行在东北地区开设的第一个商埠。营口位于辽河下游入海处,原属海城县西境,为奉天之门户。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东北大豆海运禁令解除,南来的商船卸货后,即赴牛庄等码头收购黄豆南下,营口与沿海贸易日渐繁盛。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营口于1861年4月开埠,英国旋于同年6月强行设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外国领事馆。此后,外国商品充斥东北市场,本国土产品的输入受到排挤。鸦片占输入商品中大宗,其次是棉毛织品、纸类、陶器、绸缎、玻璃、铁制品、海货等。英国商品居首位,其次是德国和美国。绝大多数商品,通过营口港,进行转口贸易。在营口输出商品中,主要是农产品、大豆、豆饼、豆油为最。英国在营口设立洋行,开办牛庄机器榨油豆饼厂,输出资本。又设立基督教堂,进行宗教侵略活动。营口开埠,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入东北打开了南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