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菲尔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菲尔丁1813—1907Sir William Ventris Field英国伦敦司法行政官,是鲍街巡捕队的发起人之一,在改革伦敦刑事审判管理制度与平息犯罪活动方面极有影响。他双目失明,据称仅靠双耳便可辨别3000名盗犯。其主要著作有《警察的起源与作用》(1758)、《有关维护城市治安和良好秩序的刑事法律摘录》(1768),以及《伦敦20哩范围内预防抢救的计划》1775) 菲尔丁1707—1754Henry Fielding英国小说家。出身破落贵族,当过治安法官,他活动于英国启蒙运动后期,属于激进的民主派,晚年同情被称为“群氓”的第四等级。有长篇《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汤姆·琼斯》等。他在几部作品的序言和若干章节中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理论,其中也包括他的艺术伦理思想。首先,认为人性是艺德的主要原则。人是艺术最理想的题目,要描写好这个题目,“须要对人性有最精确的认识”。其次,提出扬善惩恶是艺术的目的。艺术家应该“到人间最隐蔽的处所去搜寻,从隙缝角落里拉出一些道德和罪恶的榜样”,“大罪恶是我们憎恶的正当对象”,艺术要劝人为善。但十全十美的道德榜样对人反而没有效益,因为他脱离生活。“如果人物性格之中有一些善良的成分足以引起好心人的敬仰和爱戴,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留意而犯的缺点,那么这种人物才会引起我们同情,而不至于引起我们厌恶。这一类的榜样是不完美的,但是它的确对提高道德是最有用的”。再次,主张艺术家要努力学习知识。天才犹如良种,须通过艺术来培育;但人道应永远伴随天才,描写始能动人。学问使天才的作品趋于纯正,再加上经验,学问便不空疏了。因此,学问对艺术家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知其道,始能依其道而行。” (以上引文均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上卷,第505—52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在创作实践中,菲尔丁利用艺术广泛地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露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欺诈和掠夺,以及上层人物的愚昧和虚伪,谴责等级观念、拜金主义、道德败坏。他向往“完善”的人性,宣扬“善”终将战胜“恶”的乐观主义精神。 菲尔丁 菲尔丁1707—1754Feierding英国18世纪戏剧家、小说家。出生在贵族家庭,曾入荷兰的莱顿大学学习语言,后以职业戏剧家为剧院编写剧本。他翻译、改编莫里哀的喜剧,还写下《唐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等25部剧本。因他讽刺英国选举制度,揭露政府贪污腐败, 触怒了当权者, 1737年国会通过“戏剧审查法”,迫使菲尔丁停止戏剧创作。不久,他进法学院学法律, 1740年成为律师。这一切, 扩大了菲尔丁的视野,为他日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自1742年至1751年,菲尔丁写出四部小说。仿照塞万提斯风格写成的 《约瑟·安德鲁传》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之后发表了《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弃婴汤姆·琼斯的故事》和《阿米丽亚》。1749年发表的《弃婴汤姆·琼斯的故事》是他的代表作,也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最高成就的标志。小说通过来历不明的私生子汤姆·琼斯与乡绅女儿索菲亚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斗争的主线,描绘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上流社会的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在这个广阔的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的背景上,菲尔丁刻画了地主乡绅、城市贵族、律师、旅店老板、政客、强盗、流氓、乞丐、教师、士兵等等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物,并通过他们的命运及相互关系, 表现了善与恶的斗争以及善必将战胜恶的人道主义理想。小说在艺术上也取得很大成就,著名的英国诗人、批评家柯尔律治认为这部作品的情节为一切文学当中最完美的情节之一, 它的结构是英国小说的典范。菲尔丁和笛福、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 ☚ 斯威夫特和《格列佛游记》 拜伦 ☛ 菲尔丁1707—1754Henry Fielding英国作家。生于破落贵族家庭。早年写了《咖啡店政客》、《堂吉诃德在英国》等20余部剧本。18世纪40年代后,创作的《约鲁·安特路传》、《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汤姆·琼斯》和《阿米莉亚》4部长篇小说,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其创作对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菲尔丁 菲尔丁1707~1754英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曾求学于伊顿公学和荷兰莱顿大学。21岁去伦敦谋生,先后当过律师、伦敦警察厅长等。前期创作以戏剧为主,写有《堂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1736年历史日历》等剧,或讽刺英国选举制度,或揭露政府贪污腐败。后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写有《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 (1743)、《约瑟夫·安德鲁斯》(1742)、《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 (1749)等。后者为其代表作,描写弃儿托姆与索菲亚的流浪生活和爱情故事,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英国城乡生活的真实图景,抨击贵族阶级的虚伪、欺诈和道德堕落,赞扬平民诚实、正直的美德。所写小说结构完整,人物刻画细致、真切。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 斯威夫特 彭斯 ☛ 菲尔丁 菲尔丁1707—1754Fielding,Henry英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贵族家庭。就学于伊顿公学和荷兰的莱顿大学,回国后从事戏剧创作,写出许多喜剧、讽刺剧和小说剧,主要讽刺当时的社会习俗和黑暗政治。他的戏剧触怒了当权的辉格党首领,他们迫使菲尔丁停止了戏剧创作。1737年他改学法律,1740年成为律师,1748年任伦敦首任警察厅长。1749年,他发表他的杰作,长篇小说《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萧伯纳认为菲尔丁是除莎士比亚以外英国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和笛福、理查逊一起被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他的其他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阿米丽亚》。 ☚ 理查逊 谢里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