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八月望夜无月有感二首(其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八月望夜无月有感二首(其一) 【原文】: 素波凉晕淡曾城,怊怅三年此夜情。(1) 独卷疏帷成默坐,暗虫相应作秋声。(2) 【原文作者及介绍】: 宋祁 宋祁(998-1062),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初(1023)与兄庠同举进士,当时称为“二宋”,累迁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又改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为列传150卷。卒谥景文。兼擅诗词,语言工丽,《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有《宋景文集》、《笔记》、《首部方物略记等。 【译文】: 月色朦胧,隐约看到远处的高楼;盼月何曾见清辉,惘然失意度过了三个中秋。无月可赏,独自卷着帷幕,无聊默坐,只听见虫声凄咽,此起彼伏,使人更加忧愁。 【集评】: 今·李廷先:“含而不露,朦胧而不晦涩,写得流畅自然,托物寄意,委曲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有点唐人风味。” (《宋诗鉴赏辞典》第68页) 【总案】: 庆历元年(1041)宋庠与宰相吕夷简政见不合,罢参知政事,出知扬州;宋祁也托病请求外调,出知寿州,在庆历三年(1043)写下了此诗。同题第二首云:“正恨浮云无意绪,世间偏恼最明时。”在另一首《中秋望夕不见月》五言排律也说:“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可见,作者怨恨浮云蔽月,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意蕴相似,以此喻指邪佞之毁忠良。联系到本诗写作时间和背景,托意自明。从艺术表现角度看,此诗以“素波凉晕淡”五字描画朦胧月色,结尾又以“暗虫相应作秋声”渲染烘托,确实写得含蓄蕴藉,胜于第二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