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荷塘月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写景散文。朱自清著。作于1927年7月。收于《背影》,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出版。文章通过对月下荷塘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作者在孤寂中的怅惘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作者怀着“颇不宁静”的心境独自夜游,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接着着力描写“荷香月色的美景”:那田田的荷叶,含苞的白花,散发出缕缕的清香;当微风吹过荷塘时一刹那的波痕,更显示出荷叶的另一番风姿;在月光下,荷叶稀疏,树影斑驳,远处山影隐约,灯光寥落。继而写蝉鸣蛙声,在喧闹中“我”的心情却处于平静。最后写在回家途中遥想古代采莲美事,抒发了眷恋江南故乡之情。作品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采用譬喻、烘托、对比、通感等艺术手法,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是作者写景散文的名篇。

☚ 西滢闲话   《野草》题辞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作。初载于1927年7月《小说月报》18卷7号,初收于1928年10月出版的《背影》。本篇是现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着力描写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和荷塘四面的景色。从平视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里及外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风光。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主体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浓郁的诗意。朱自清的散文往往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作品中的自然已成了人化和情感化的自然。在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作者不满现实却看不到出路,“乐得暂时忘记”却又不能“忘记”的苦闷微妙的心情。

☚ 海燕   我所知道的康桥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hetang yuese

现代散文。作者朱自清。写于1927年。这一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形势的突变,使朱自清心如乱麻,在这愤懑和纷乱的心绪下,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作品通过对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痛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一种思念家乡和朋友的淡淡哀愁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情绪。
文章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总领全文,不仅交代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而且为全文奠定了思想感情的基调: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作者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给我们的感觉是:作者的思绪好似一个刚刚获得自由的人,一下子筋骨舒展,感到如释重负的轻松自如,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作者看来,他平日白天犹如没有自由的“囚徒”一般,这种乍觉超脱的淡淡喜悦,终究掩饰不住埋在内心的淡淡哀愁。而作者通过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上更进一步感到荷塘月色的朦胧美好,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作者的淡淡哀愁和乍觉超脱的喜悦。但是,黑暗的社会现象毕竟无法摆脱,美好的遐想反而勾起新的哀愁,作者以联想起“采莲的事情”结尾,使文章前后紧紧相连,进一步表达了其“不宁静”的心情。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清新富有神韵的图画,达到了一种诉诸于想象中的情景逼真的视觉效果。层次明晰,炼字讲究,善用比喻,语言秀丽,使文章富于形象美、韵律美、意境美。

☚ 背影   绿 ☛

荷塘月色

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7年。描写清华园月下荷塘的景色,抒发内心的苦闷。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比喻新鲜,是作者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