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草蛉green lacewings

捕食性天敌昆虫。幼虫名蚜狮。脉翅目,草蛉科。已知有86属,约135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中国有15属100余种,其中草蛉属约占70%以上。常见种有大草蛉广布欧亚两洲;中华草蛉、叶色草蛉和晋草蛉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北方各省; 丽草蛉分布在亚洲; 亚非草蛉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带和台湾省; 普通草蛉广布欧、美,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河南、台湾等地。中华草蛉和大草蛉是中国优势种。草蛉成虫和幼虫均能捕食多种害虫的卵和幼虫。食量大,行动迅猛,捕食能力强。少数种类,如中华草蛉,成虫只取食植物蜜腺、花粉和昆虫蜜露。
形态特征 中华草蛉成虫体绿色,胸、腹部背中线贯穿一条黄色纵带 (大草蛉仅胸部背中线具黄色纵带,丽草蛉、叶色草蛉则通体绿色)。体长10毫米左右,翅膜质透明,翅脉发达。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具金属光泽; 头部有褐色斑纹,如中华草蛉具唇基斑和颊斑各一对,头斑数目、形状和部位因种而异。卵长圆形,初产绿色,具一条约6毫米长丝柄,附着植物上,将卵顶起。幼虫近纺锤形,灰黄,有褐色或赤褐色斑纹,体节两侧有毛瘤,头部背面大褐斑明显,其形状和数目因种而异,如中华草蛉,一对大而明显的头斑形似山羊角,幼虫口器为1对强大的钳状弯管,有3对发达胸足。茧近圆形,茧壳丝质白色。
生活习性 多数种类以末龄幼虫在茧内越冬,翌年4~5月化蛹羽化。少数种类(如中华草蛉)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性腺不发育,体色由绿变为淡黄褐色,腹部各节出现紫红斑纹,翌年4月开始复苏,体色返绿,性腺发育并交配产卵。越冬型成虫置于长光照及27℃恒温室内,可提前复苏。秋冬季在室内长光照下可连续饲养,不出现越冬型成虫。多在避风向阳处的落叶草堆中、树洞、树皮下或冬作田绿色植物上越冬。幼虫共3龄,有相互残食习性。晋草蛉和亚非草蛉幼虫常将食物残渣驮在背上,掩护自己。幼虫期只取食不排粪,肛门演变成抽丝作茧的器官。蛹完成发育后破茧而出,在茧外蜕皮羽化。成虫展翅后,首先排出幼虫期积存的粪便,然后飞去觅食。产卵前期中华草蛉为4天,大草蛉12天左右。常在蚜虫为害处产卵,一般每雌产800~1 000粒左右。室内饲养的成虫寿命为30~50天左右。
中华草蛉、叶色草蛉多见于农田,大草蛉、丽草蛉多见于果树园林。头年秋冬温暖,食物充足,则越冬虫数量多、死亡率低,来年春冬发生量大,发生期早。一年中如气候正常雨量适中,作物布局合理,长势好,施农药少,则发生量大、发生期早。如雨水过多,作物单调,施药过多,则发生量少,发生期延迟。
繁殖利用 中华草蛉对温度适应范围广,耐高温,35℃卵孵化率达100%;食性广,对食物要求不严格,易于饲养繁殖,可用来防治棉铃虫、果树红蜘蛛、蚜虫、温室白粉虱等。晋草蛉嗜食螨类,可用以防治山楂红蜘蛛和橘全爪螨、苹果树害螨。大草蛉不耐高温,35℃卵孵化率低于20%;但食量大,嗜食蚜虫,可用于防治松干蚧及果树蚜虫等。防治果树害螨、温室白粉虱和森林害虫,可投放即将孵化的灰色蛉卵,挂带卵纸条,或将蛉卵放入1%琼脂液中,用喷雾器(取下旋水片)喷放。防治棉铃虫可投放初孵幼虫,用罐头瓶装100克锯末或麦麸,混入400~500粒卵,将近孵化时,瓶内投入适量蚜虫或米蛾卵,幼虫孵化后立即撒在作物叶片上或嫩梢上;亦可在棉株上绕挂带卵纸条。
有些国家用蜂巢状幼虫饲养器进行“小室”单头饲养普通草蛉,以麦蛾卵为饲料。中国用大盒进行中华草蛉幼虫群体饲养,以蚜虫或米蛾卵作饲料。饲养盒应接缝严密而通气良好,盒内放入容量约1/3的农用薄膜条(0.5厘米宽)作隔离物,接入同一天产的蛉卵,以蚜虫作饲料,每天投食1~2次。如饲以米蛾卵,在1~2龄时,各投食1次。3龄时投食1次。米蛾卵使用前须低温(4℃)杀死,以免出虫。新羽化成虫先集中大笼饲养,喂给清水和啤酒酵母干粉加食糖混合(10:8)的人工饲料,度过产卵前期即转入产卵笼饲养。每笼养雌虫50~75头,搭配少量雄虫。笼内壁围衬卵箔纸,24小时可获卵700~1 000粒。每日更换卵箔纸1次,添加清水和饲料。取出卵箔装入塑料袋封口后置于8~12℃条件下保存1个月,卵仍能正常孵化。

草蛉green lacewings

昆虫纲,脉翅目,草蛉科昆虫的统称。幼虫又称蚜狮。为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主要以介壳虫、粉虱、红蜘蛛和多种昆虫卵为食,也捕食蛾类低龄幼虫,还可取食昆虫排泄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成虫体形中等大小,细长,柔弱;一般虫体和翅脉多为绿色;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有金属光泽;翅2对,膜质透明,前后翅的形状及翅脉相似,脉纹细而多,呈网状,在边缘多分叉。幼虫纺锤形,体色常为黄褐、灰褐或赤褐色;头部宽扁;口器为1对强大的、由上、下颚组成的弯管;胸、腹部各节生有大小不同的毛瘤;胸足发达,3对。通常一年发生4~6代,多数种类以末龄幼虫在茧内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昼夜活动;卵具长丝状卵柄,聚产或散产;幼虫行动活泼,喜捕食蚜虫,食量大,有互相残杀习性,老熟后拉丝结卵圆光滑茧于内化蛹。中国常见种类有大草蛉、中华草蛉、叶色草蛉、晋草蛉、丽草蛉等。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常采用自然保护、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和从外地引种等。

草蛉

草蛉Caoling

脉翅目昆虫,体柔弱细长,体色绿、黄和灰色等。丝状触角,咀嚼式口器,两对膜翅。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均为捕食性,取食蚜虫、棉铃虫等多种害虫,为重要的天敌昆虫。已知草蛉有1 350多种,已有十余种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常见的有中华草蛉、大草蛉等。

☚ 象鼻虫   蛾 ☛
000020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