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茶芽枯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茶芽枯病tea bud blight

20世纪70年代发现为害芽叶的新病害之一。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省, 国外未见报道。
症状 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黄褐色病斑, 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的病斑, 后期其上产生黑色细小粒点, 以叶正面居多。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受害后呈褐色或黑褐色焦枯状。病梢生长受阻, 直接造成春茶减产。
病原 叶点菌学名为Phyllosticta sp., 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无色单胞簇叶点菌属。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 褐色至暗褐色, 直径90~245微米,器壁薄, 膜质, 孔口直径23.4~46.8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 两端圆, 无色, 单胞, 内有1~2个绿色油球, 周围有一层粘液, 长宽为1.6~4×2.3~6.5微米, 尚未发现病菌的有性世代。
侵染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胞子器在病叶、越冬芽叶中越冬。次年3月底至4月初, 气温上升至10℃左右, 开始形成器孢子。孢子成熟后,借助雨水、风进行传播, 侵染幼嫩芽叶。经过2~3天后, 形成新病斑。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 最利于病害的发展。6月份以后,由于气温升高至29℃以上, 病害停止发展。本病属低温病害, 主要在春茶期发生。茶树的生长状况与发病有关, 凡早春萌芽期遭受寒流侵袭的茶树, 由于抗病力降低, 易感染芽枯病。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 以发芽偏早的品种如碧云、福鼎种以及抗逆性差的品种如大叶长、大叶云风发病较重; 发芽迟的品种如福建水仙、政和、大毫茶等品种发病较轻。


茶芽枯病


防治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以减少侵染来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秋茶结束后和春茶萌芽期, 发病严重的茶园在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1~2次。

茶芽枯病tea bud blight

1974年在中国最早发现,浙江等地局部发生较重,江苏、湖南、安徽省茶区亦有分布。为害嫩芽叶,叶尖叶缘产生黄褐色病斑,后期生细小黑色粒点,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呈黑褐色枯焦。病原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 Chen et Hu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分牛孢子器直径90~245 μm,壁薄,孔口直径23.4~46.8 μm,器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单胞,内有1~2个绿色油球,大小为1.6~4 μm×2.3~6.5μm。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年气温升至10℃,形成器孢子,由风雨传播,侵染嫩芽叶,潜育期2~3天。气温29℃以上则停止发病。在春茶季为害,早春受冻害的茶树发病重,发芽早的品种易感染。可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茶芽枯病

1.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放大 3.病害症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