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划分问题
5.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划分问题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这两个概念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理论著作中广为使用。但是,就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本身范围、对象的确定,仍有较大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理论界使用这两个范畴是在特定意义下使用的。就宏观管理这个概念来说,就有“宏观控制”、“宏观调节”、宏观管理”这样三种提法,但它们反映的本质是一样的。同样,微观搞活、微观调节是特定条件下微观管理的形式。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主要区别是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区分的。宏观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比例、速度、布局、效益及其运动规律,研究范围是国民经济整个肌体; 微观经济管理科学则是指国民经济运动的局部、个体以及具体的经济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经济运动,便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是一对相对概念,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宏观经济问题或微观经济问题。理由是: 当我们研究全局经济问题时,必然同时要涉及具体的方针、政策以及个别经济单位的问题; 当我们研究局部经济问题时,也必然要考虑到整体对局部经济问题的干扰、制约。实际上,国民经济是一个巨型系统,其支系统相对来说就是微观经济所要研究的; 但是,支系统下的分支系统则是更为微观的经济领域,而该支系统相对于分支系统来说,则属于宏观性的经济问题。另外,经济规律本身没有“宏观经济规律”与“微观经济规律”之分,宏观经济规律寓于微观经济规律之中,“整体”通过“个体”发挥出来,经济客体的这种属性也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的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科学。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有人又提出“中观经济”问题或“综观经济”问题。所谓中观经济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宏观与微观的悬殊过大的不足。中观经济管理仍然是从研究范围上进行划分的,它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二者之间的经济管理领域。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应该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只有在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不平衡时,才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因为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只有当市场调节不足时,才需要宏观经济管理,以往把企业行为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则是大错特错了。这种观点,似乎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给出了一个较严格的范围,也把它与微观经济管理的区别明确化了,它实际上不以研究范围来确定二者的区别,而是以研究“素材”的不同作为划分的标志。
☚ 4. “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涵义 6. 全民企业分类管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