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华1867—1926满洲正红旗人,一作河北宛平人。 英华yīng huá本指花木之美。引申为玉的光彩、光耀。《大招》:“琼毂错衡,英华假只。”王逸注:“言所乘之车,以玉饰毂,以金错衡,英华照耀,大有光明也。” 英华yīnɡhuá指优异的人或物;精华。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總屬部 > 總稱 > 榮華 > 英華 英華 yīnghuā 即榮華。 花美 花美潘花 英华 ☚ 花的参考用语 花色美 ☛ 美丽的装饰 美丽的装饰鲜艳的装饰:鲜饰 ☚ 装饰的情况 装饰美丽 ☛ 好声誉 好声誉芬(芬芳;鸿芬) 美誉(休声美誉) 令誉 嘉誉(令闻嘉誉) 玉誉 徽誉 淑誉 休誉 骏誉 德誉 庆誉 隽誉 嘉声 佳声 善声 芳声 隽声 隽望 意称 美称 英称 哲问 休问 华问 荣问 荣耀 英华 英蕤 德音 徽音 道望 惠声 殊称 清称 芳风 金声 令名 荣名 美名 香名 英名 徽名 逸名 华名 光名 良称 令闻(令闻广誉) 领闻义问 淑问 伟誉 章誉 英华 ☚ 各种声誉 声望 ☛ 英华yīng huá❶精英,精华。《周书·庾信传》:“摭六经百氏之~~。” 英华1866—1926字敛之,隶正红旗满洲,北京人。信天主教。支持戊戌变法。1902年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发表文章要求慈禧太后将政权交于光绪皇帝。经常指斥天津弊政,为民请命。1912年民国成立后,与熊希龄共同创办香山慈幼院。还联合马相伯向天主教罗马教廷建议设立1所天主教大学,获得允许。教廷委托美国 “本笃会”筹办,定名为公教大学 (后正式称为辅仁大学),英华应聘为校长。著有《安蹇斋集》、《万松野人言善录》等。 英华 156 英华1866—1926清末著名报人,《大公报》创办人。字敛之,号安蹇,满洲正红旗人。生于北京。出身贫寒,自学成才。信奉天主教。1901年受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之约筹办报馆,次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办《大公报》,任总经理兼撰述。撰《大公报序》,声言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西欧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兴利除弊,力图富强”为宗旨,曾一再著论讥弹慈禧腐化误国。使《大公报》以敢言受读者称道,成为立宪派重要阵地。辛亥革命后,弃报退隐北京香山,研究天主教义,成为天主教在北方的首领。同时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创办辅仁大学,任校长。著有《万松野人言善录》、《也是集》等,后书是他历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政论文集。 ☚ 汪康年 尤列 ☛ 英华英華yīng huá精华。事物中最精粹的部分。《肯堂医论·妇科验方》:“至若莲得夏气之英华,子中复含甲,用透心之端倪者。” 英华 英华1866—1926近代著名报人。字敛之,号安蹇,满族人,天主教徒。出身寒微,自学成才,曾任法国驻云南蒙自领事馆译员。戊戌变法时期,赞同变法维新,曾为《知新报》撰写过文章。1902年在天主教徒资本家柴天宠、朱至尧、王郅隆和法国驻华公使、传教士等的支持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自任社长,以开发民智、兴利除弊为宗旨,标榜严肃、敢言,宣传社会改良和君主立宪,文字较为浅显,在天津和华北地区迅速产生广泛影响。辛亥革命后,对政治甚感失意,1916年将报纸出让给王郅隆,退隐于北京香山,从事教育慈善事业和天主教革新运动,后曾任辅仁大学校长。著有《也是集》等。 ☚ 现代评论 直说 ☛ 英华ying huaoutstanding figur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