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非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派教職(附) > 蘇非派 蘇非派 sūfēipài 阿拉伯語al—sufiyah的音譯。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派别。蘇非原意爲“羊毛”,因早期蘇非主義者禁慾、守貧和苦行,身穿粗羊毛衣而得名。七世紀末産生於伊拉克。該派認爲安拉是永恒的美,通向安拉的道路是愛,愛是蘇非主義的要素與精髓。十八世紀廣泛傳播於我國甘肅、寧夏、青海穆斯林地區,形成若干門宦。 苏非派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即依禅派。“苏非”一词源于阿拉伯语“苏夫”(羊毛)。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重要的教派之一。约在明嘉靖九年(1530)传入新疆喀什、莎车等地。新疆苏非派遵奉哈乃斐教法学派。除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苏非派教理外,还主张崇拜并神化教主,视本派的教主为“圣徒”。相信“圣徒”具有创造“奇迹”(喀喇玛特)的能力,将朝拜麻扎视为信徒必修的宗教功课。在传播过程中,吸收了维吾尔等民族的自然崇拜、灵异崇拜、祖先崇拜以及萨满教等习俗,与伊斯兰教的教义相糅合,具有新疆的地方特色。活动场所称“罕尼卡”(道堂)。教主有“谢赫”、“辟尔”、“依禅”等称谓,以下依次是海里排(教主代理人)、苏皮(弟子)、阿皮孜(诵经者)、穆里德(信徒)、布维(女弟子)等。目前,苏非派在喀什、和阗、阿克苏等地州的维吾尔族和新疆的回族(称门宦)穆斯林中存在。 苏非派 156 苏非派伊斯兰教中出现的一种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派别。阿拉伯文Sūfīyah的音译。“苏非”(sūfī)一词来自 “苏夫”(Sūf),意为羊毛,因该派教徒常穿粗制毛织衣服以示俭朴,故名。或谓由清净(Safa)或高位(Saff,指在安拉处有高位) 两词演化而来。产生于7世纪末,8世纪进入神秘主义阶段。以《古兰经》某些经文为本,接受新柏拉图主义和印度瑜伽派思想,以守贫、苦行和禁欲为特征,宣扬世人通过虔修默祷即可与真主合而为一。11世纪以后,则产生出一些如吃玻璃、走炭火、旋转、狂舞及举行其他礼仪的神秘教团组织。13世纪,又有新的发展,如以隐喻解释《古兰经》,把修炼过程比作道路,称隐修者为旅行者,坚信经历多种阶段,如忏悔、断念、冥想和隐静等状态后,方能达到神人合一的境界,以及把念珠引入伊斯兰教等等。成员被称为德尔维希,意即苦行僧。教团领袖称“谢赫”,负责吸收和引导门徒。隐修者通过种种阶段学成之后,可脱离教团另组分支教。修道处称札维亚、拉比塔、罕加等。其活动范围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某些教团一直延续至今。被正统教派认为异端。 ☚ 哈乃斐学派 格底目 ☛ 苏非派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产生于7世纪末期。以《古兰经》某些经文为依据,受新柏拉图主义、印度佛教瑜伽学派影响。初期阶段主张守贫、苦行和禁欲,教徒常穿白色粗制毛织外套。8世纪中叶后,以神秘主义为特征,主张超脱个人的存在,通过直觉而与安拉融合为一。11世纪时,安萨里进而将神秘主义纳入伊斯兰教正统教义。该派的思想现仍流行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中。 苏非派 苏非派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苏非”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羊毛”,因早期苏非主义者为表示清贫、质朴而穿着粗羊毛织衣而得名。产生于7世纪末。当时一部分穆斯林为表示对倭马亚王朝宫廷的奢侈腐化和世俗倾向的不满和消极抗议,提倡禁欲、守贫、苦行,他们身穿粗羊毛织的衣服,终日以粗茶淡饭度日。8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以神秘主义为特征,宣扬神秘的爱、泛神论和神智论思想,提倡内心修练、索居冥想,认为只有通过这种修练方式,方能达到“无我”境界,与真主融为一体。因而对正统的习俗和法定的宗教仪式表示冷漠,只注重个人内心修练。11世纪,著名神学家安萨里综合神秘主义和各种传统的“唯理论”,将之纳入正统教义,形成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把苏非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早期苏非派无统一组织,只是个人活动,后来出现修道院,信徒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修行。12世纪时,在修道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许多组织严密、礼仪繁简不一的神秘教团组织。教团首领被称为谢赫、巴巴或辟尔,成员称穆里德或德尔维希(苦行者)。成员修炼到一定阶段,经首领同意可另组分支教团,故苏非派教团多不胜数。苏非派各教团均推崇圣徒、圣墓崇拜。在举行集体宗教仪式时念诵“迪克尔”(赞词),诵经时使用念珠或小石子,亦为其共同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亚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内地伊斯兰教各门宦、新疆依禅派,均属苏非派。 ☚ 什叶派 依赫瓦尼 ☛ 苏非派伊斯兰教教派之一。语源有3说:一言出自希腊文“索非亚”,意谓“智慧”;一说出自阿拉伯语“沙甫”,意谓“纯洁”;多数学者主张源于阿伯文“苏非”,意为“羊毛和驼毛”。以其首领常穿羊毛长衫而得名。其最早发源地是伊拉克、叙利亚。后传入埃及、西班牙、马格里布诸地,被视为异教。11世纪时被改造纳入正统派合法地位。其间溶入了佛教、柏拉图某些思想因素。16世纪中期传入新疆南部,通称“依禅”。继传入甘宁青地区,形成西北穆斯林门官。主张神智论和泛神论,追求通过沉思和冥想途径进行功修,并以神秘的仪式,即不断低声默念“则可若”(一称“齐克尔”)以代替每日5次的纳玛孜,来达到“人神合一”,“见我便见他,见他便见我”的境界。教团首领常被推崇为“圣人”,谓为拥有“神奇”的力量。功劳卓著的圣徒墓地被当作朝圣地点。其流派支系很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