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格兰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格兰人》

《苏格兰人》

彭斯



跟华莱士流过血的苏格兰人

随布鲁斯作过战的苏格兰人,

起来! 倒在血泊里也成——

要不就夺取胜利!



时刻已到,决战已近,

前线的军情吃紧,

骄横的爱德华在统兵入侵——

带来锁链,带来奴役!



谁愿卖国求荣?

谁愿爬进懦夫的坟茔?

谁卑鄙到宁做奴隶偷生?——

让他走,让他逃避!



谁愿将苏格兰国王和法律保护,

拔出自由之剑来痛击、猛舞?

谁愿生作自由人,死作自由魂?——

让他来,跟我出击!



凭被压迫者的苦难来起誓,

凭你们受奴役的子孙来起誓,

我们决心流血到死——

但他们必须自由!



打倒骄横的篡位者!

死一个敌人,少一个暴君!

多一次攻击,添一分自由!

动手——要不就断头!

(王佐良 译)



【注释】 ①华莱士: 13世纪的苏格兰民族英雄, 曾大败英军, 但后为奸人出卖, 被处死。 ②爱德华: 指英王爱德华二世。

【赏析】 彭斯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中也含有民族独立思想,为此,他写下了大量的政治诗篇,《苏格兰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写的是14世纪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在大破英格兰侵略军的班诺克本一役(1314)之前向部队作的号召,但表达出的却是诗人自己的思想。诗人借布鲁斯之口来抒写他作为苏格兰人的爱国热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感召力。

“跟华莱士流过血的苏格兰人,随布鲁斯作过战的苏格兰人。”诗人首先引出了历史上苏格兰民族的两个英雄人物,意在激起苏格兰人民的自豪感和自强自立精神。“起来!倒在血泊里也成——/要不就夺取胜利!”战斗性的政治诗篇并不忌讳直白的言辞,而激烈的话语常常会造成震撼心灵的效果。要么死,要么夺取胜利,这种“不自由,毋宁死”的思想曾激励了多少的革命者。“骄横的爱德华在统兵入侵——/带来锁链,带来奴役!”布鲁斯必须让他的人民明白他们面临的命运选择,而彭斯则痛感他那时代的苏格兰人竟安于英格兰的奴役。于是,诗人把两种截然相反的品质作了鲜明的对照。是卖国求荣,爬进懦夫的坟茔,还是拔出自由之剑来痛击敌人?任何人都须作出选择,任何人都在经受考验。诗人呼喊着:“生作自由人、死作自由魂” 的人 “跟我出击”! 第五节再次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凭被压迫者的苦难”,“凭你们受奴役的子孙”,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十分有力; 它深深刺激着每一个求解放者的心:为了子孙的自由,必须流血到死。诗的末节带有更强烈的现实性。“骄横的篡位者”、“暴君”,以此直指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死一个敌人,少一个暴君!多一次攻击,添一分自由!”话语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唤醒了许多曾在浑浑噩噩中偷生的人们,鼓舞他们从沉睡中起来,拿起武器去英勇战斗。诗人最后告诉人们:别无选择,不动手同样会断头! 显而易见,这首诗不是单纯吟诵古代爱国志士的。诗人自己就曾说过,启发他写这首诗的不只是古代那场“光荣的争取自由的斗争”,还有“在时间上并不是那么遥远的同类性质的斗争”(指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彭斯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1792年他曾自费购炮准备捐赠法国,被英国政府截获。后来他又因其革命言行被传讯。但这并不能遏止他的革命热情,写于1794年的这首《苏格兰人》再次证明了他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外国名诗《苏格兰人》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苏格兰人

 
 跟华莱士流过血的苏格兰人,
 随布鲁斯作过战的苏格兰人,
 起来!倒在血泊里也成——
 要不就夺取胜利!
 
 时刻已到,决战已近,
 前线的军情吃紧,
 骄横的爱德华在统兵入侵——
 带来锁链,带来奴役!
 
 谁愿卖国求荣?
 谁愿爬进懦夫的坟茔?
 谁卑鄙到宁做奴隶偷生?——
 让他走,让他逃避!
 
 谁愿将苏格兰国王和法律保护,
 拔出自由之剑来痛击、猛舞?
 谁愿生作自由人, 死作自由魂?——
 让他来, 跟我出击!
 
 凭被压迫者的苦难来起誓,
 凭你们受奴役的子孙来起誓,
 我们决心流血到死——
 但他们必须自由!
 
 打倒骄横的篡位者!
 死一个敌人, 少一个暴君!
 多一次攻击, 添一分自由!
 动手——要不就断头!
 

(袁可嘉译)


 这是彭斯所作爱国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写的是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在大破英国侵略军班诺克本一役 (一三一四年) 之前向部队所作的号召。 它首先发表在一七九四年五月的 《纪事晨报》上。 当时彭斯一直念念不忘为苏格兰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志士, 写此诗时爱国热情尤其澎湃。 不仅如此, 他还借古喻今, 曾经写信告诉朋友说: 启发他写这首诗的不止是古代那场“光荣的争取自由的斗争”, 还有“在时间上却不是那么遥远的同类性质的斗争”, 即法国大革命, 当时法国大革命正方兴未艾, 在苏格兰的彼岸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里, 诗人通过十四世纪的苏格兰国王之口,向人民发出了争取自由的战斗号召。
 诗的第一节号召苏格兰人起来投入战斗。 其中所提的华莱士是一位十三世纪的苏格兰民族英雄, 也曾大败英军, 但后来为奸人出卖,被执处死。“跟华莱士流过血的……随布鲁斯作过战的……”从历史背景上说明苏格兰人民是一个不屈不挠、饱经血与火洗礼的英雄民族。“倒在血泊里也成——要不就夺取胜利”为一倒叙手法,产生出悲壮的艺术效果。比顺叙成“起来!去夺取胜利——倒在血泊里也成”更显示出悲怆而又豪壮的力度。
 第二节把前线的紧迫感带给读者。入侵者带来的锁链和奴役更显出背景的黑云翻卷、风急雨骤,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迫人。爱德华指英王爱德华二世(一三○七至一三二七年在位)。
 第三、四节把怯懦者与猛士分别开来。对前者的鄙夷和对后者的激励,诗人均以大义明析:前者卖国求荣,却只能作奴隶苟且偷生;后者保护国王和法律(可广义引伸为民族尊严、正义与公道),生作自由人,死作自由魂,何其伟岸!何其壮烈!诗人在这里言辞激烈,态度鲜明,铿锵有力。抒发得颇有气势,又颇有内力。
 第五节用起誓的方式,表达了包括诗人在内的自由战士的崇高理想和他们那种拚死搏击、流血以终的决心。诗人追求幸福、追求自由,不要苦难、不要奴役的浪漫主义激情,随着这简短的战前誓言一齐进发出来,掷地有声。
 “打倒骄横的篡位者”在字面上是指前来入侵的英王爱德华二世。但从诗歌的写作年代及背景来看,又可引伸为一切奴役人民、强奸民意、剥夺人民自由的强暴专制者。最后三行诗文字简练,抑扬顿挫,以其格言般的寓意,波涛般的激情和排山倒海般的号召力,点燃起每一个人胸中的激情。它成了彭斯诗歌中最著名的名言。
 全诗分成六节,每节的前三行同押一韵,读起来节奏连贯,很能配合诗歌的激昂情绪。每节诗的最后一行为一小句,有如一系列汹涌的波浪,推起了诗人的昂扬激情。六个小句又合押一韵(个别小句例外),使全诗表达的感情如急流下山,一泻到底。此诗一经朗诵,便不忍半途而卒——这也体现了本诗的结构特点。

(林光奕)

苏格兰人Scotch, Scottish

英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占当地人口92%)并散布在英国其他地区。约500万人(1978年),占全国人口8.9%。属欧罗巴人种。主要由*斯科特人与*皮克特人结合而成,并吸收 *不列颠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成分。五至六世纪大批斯科特人由爱尔兰迁入苏格兰;九世纪击败*皮克特人,建立苏格兰王国,后相互结合为苏格兰人。从十二世纪起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后来的英格兰人长期处于时战时和状态中。1707年与英格兰联合为大不列颠王国。十七至十八世纪曾大量向海外移民。和英格兰人一起,成为构成北美、大洋洲许多民族,特别是新西兰人、澳大利亚人的重要成分。操英语, 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信基督教新教, 属加尔文宗。大多从事工业,有钢铁、造船、纺织、汽车和飞机制造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燕麦、大麦等。沿海从事渔业。约有80万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苏格兰民间舞蹈

苏格兰人Scotch

英国民族之一。有500万人(1981年),主要居住在英国北部。属欧罗巴人种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多信基督教。主要以古代皮克特人和斯科特人融合而成。9世纪建立苏格兰王国,11世纪时英格兰人大量涌入,1707年二者联合为大不列颠王国。17—19世纪大量移居海外,现有80万人散居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以工业为主,农业和畜牧业也较发达。

苏格兰人

苏格兰人

英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 (占当地人口92%),并散布在英国其他地区。约500余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属欧罗巴人种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由皮克特人和斯科特人结合而成,并吸收不列颠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成分。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批斯科特人进入苏格兰,并于9世纪击败皮克特人,建立统一的苏格兰王国,二者结合为苏格兰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日耳曼人进入苏格兰后,部分不列颠人被排挤到苏格兰南部,也形成苏格兰人的族源之一。11世纪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后,许多盎格鲁—撒克逊人逃入苏格兰,亦加入形成苏格兰人的诸民族行列。从12世纪起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后来的英格兰人长期处于时战时和状态中。1707年与英格兰联合为大不列颠王国。讲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信基督教新教,属加尔文宗。在民歌、音乐、服饰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特点。大部分人从事工业,有钢铁、造船、纺织,汽车和飞机制造等部门。少数人从事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多养羊,农作物有小麦、燕麦、大麦等。沿海居民多从事渔业。另有80万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 苏里南人   苏丹尼格罗人 ☛
000052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