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芙蓉楼送辛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芙蓉楼送辛渐

 题解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镇江)西北。辛渐为诗人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此诗便是诗人与辛渐依依惜别之际托告旧友的叮嘱。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寒雨句:意为诗人与友人随着寒风苦雨从江宁来到镇江。春秋时镇江属吴国。楚山:泛指古楚国的山。战国时,镇江后又归楚。孤诗人送友北去引发的联想。 ②一片句: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冰心,像冰一样明洁的心。这是对遭诬而言。
 赏读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烟雨笼罩吴江天地,仿佛无边无际的愁网。送友而遇夜雨,夜雨增加了绵绵离情,也渲染了离别时黯淡的气氛。“寒雨”弥漫江上,更寒在离别人的心头。雨势之大竟上“连”天,下“入”吴地,平稳连绵,体味如此细致,诗人可能彻夜未眠。这种连天入地的雨势又烘托出“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诗人望着茫茫江上,只见楚山耸立,想不久友人将隐没山中,自己该多么孤独,诗人如那楚山一样孤立遥望友人。由于孤单而想旧友,所以引来后面的叮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多以冰壶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诗人托友人带给洛阳亲友的只是冰清玉洁的品质,坚持操守的信念。这里面有深意:据《唐才子传》和《河岳吴灵集》载: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避荒”。此时诗人正处于众口交毁的第二次贬谪之中,正居“避荒”之地。因此他这“玉壶冰心”才是最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深情。
 本诗的江雨、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孤寂的心情和诗人开朗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孤立楚山与冰心置玉壶的形象比喻形成照应,容易使人联想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这首诗构思精巧,意义深婉,浑然天成。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共二首,这是其一。与其说这是一首送别诗,毋宁说是“诗家夫子王江宁”抒发怀友之情,表白自己表里澄澈的心灵绝唱,俞阶云曰: “借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 (《诗境浅说续编》)
 起首“寒雨连江夜入吴”,写景兼点时令,“寒雨”点出时间。“连”、“入”两字,将江南绵绵淫雨和萧萧秋风连在一起,“连”字把雨势写得浩淼无际,“入”字把雨势写得极富有动态。在这江水奔腾,江岸寂寂的夜里,作者送友,契阔话别,心如潮涌。世途的坎坷,被贬的幽愤,异乡的愁苦,迁客的辛酸,都涌向心头。窗外淅沥秋雨打荷叶,屋内孤灯一盏伴人影,“高楼送客不能醉” (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千言万语胜美酒,因此,首句写景给人一种苍凉浑厚之感,显得诗的意境阔大,蕴含极深,这样为第二句蓄好了势。
 次句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即天亮,客走之后,作者一人,此时此景,作何感想?一个 “孤”字,把作者心境全盘托出,可谓一字千金,神来之笔。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无思的巍峨山岳,写得孤瘦凄苦,正烘托出人的幽愤悲伤,“深情苦恨”,故陆时雍曰: “炼格最高,孤字自作一语。”(《诗境总论》 )
 末二句突兀而来,转折极曲,显得与一、二句不连贯,其实,这是曲笔婉达,曲中见致。此次旅行,辛渐由润州 (今镇江)北上到洛阳,王昌龄从江宁(今南京) 冒着 “秋海阴”、“楚云深” (同题其二)之天气,为之送行,可见并非泛泛之交。送别在即,作者不写与辛渐分别依依不舍之情,而是深入一层,去写自己思念洛阳亲友,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更衬托出王、辛两人交情之深,分别之难,此一致也; 省去自己让辛渐捎语问候洛阳亲友,而突出洛阳亲友问候自己,这种用 “己思人乃想人思己”的手法写思念,与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二致也; 以送辛渐为媒介,将辛、王、洛阳亲友的相思连为一体,此三致也。因此,“如”、“问”,作为设词紧承上句,景情谐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问”字不但省去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也省去了许多繁冗的礼节,将作者和亲友深厚诚挚的友爱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可见 “问”字的 “超凡入圣” (胡应璘 《诗薮》 ) 。
 尾句 “一片冰心在玉壶”,承上句 “问”字作答,可谓妙语天成,含蓄隽永。龙标因 “不矜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 《唐才子传》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龙标野宴》 ),虽遭远谪,然其凛凛正气的性格不变,坚贞不屈的意志未改,表里澄澈的心灵如故。志同道合的亲友关注的正是这些,但龙标并未说出。故钟惺曰: “龙标七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亦终说不出。”( 《唐诗归》 )因此,看似平淡思亦奇的答语,把朋友之间诚挚友谊、深情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用“冰心”,“玉壶”比喻 “志行之洁” (黄生语)并非龙标之独创,鲍照就有 “清如玉壶冰”之句,李白的 《玉壶吟》 就表现了他与世俗不同流合污的坚贞傲岸的性格,然而龙标的诗句,却是绝唱,“妙绝古今,别有天地。”(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这体现在: 他用冰心玉壶,不仅表现了挚友的互相了解,互相信任,自己的 “神骨莹然如玉” (周珽语) ,而且也表现了他对 “谤议”者的无声回击,更表现了他光明磊落、我行我素的个性和品格。因此,此诗构思力避俗套,想象出奇。
 总之,前两句通过烟雨茫茫,水天连接,楚山孤峙,吴水咽流的景物描写,使诗的意境苍茫浑厚,“深情幽怨”。后两句通过叙事抒情,怀友相思,表白心迹,显得构思精妙、含蓄。

历代诗词精品之《芙蓉楼送辛渐》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作于江宁丞任上,诗人的好友辛渐正要北上洛阳。唐人惯例,亲朋好友离别,送者往往陪送一天路程,在客舍小住一宿,第二天早上正式分手。王昌龄这次就从江宁送辛渐到润州(郡名丹阳,今镇江),辛将由运河取道北上。润州西北城楼叫芙蓉楼,当日饯宴就设在楼上。
 润州地处楚尾吴头,在大江南岸,北面有北固山、金山等。前两句的表层意义是雨夜行船送客到润州,已临吴地;第二天早上客即离去,只留下孤独的楚山。“夜入吴”的本来是人,但紧接“寒雨连江”为言,似乎这无边烟雨也是从江宁追到润州来的,对于别情是重重的一笔烘托。“楚山孤”则更多地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这“孤”主要是心理上的感觉。
 一般地讲,好友的突然离去,总会使人产生孤单的感觉;特殊地讲,一个遭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正直的人,在心理上更需要亲友的理解和支持。辛渐的离去,自然会使王昌龄感到特别失落。所以这个“孤”字分量很沉,它直接逼出以下的表白。
 王昌龄是京兆人,在洛阳亦有亲友,因为辛渐今番前往洛阳即王昌龄当然会有所嘱托。给远方友人一般地捎个口信,只要“平安”二字就行。而王昌龄的口信却特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细味这句话,不是问候性,而是表白性的;而且还加上了“如相间”三字,这就耐人玩味了。这两句诗通常被解释作“言已不牵于宦情”(沈德潜),分明是受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的暗示太深,对王昌龄有点不关痛痒;更普遍的是被引用着表友谊之纯洁,不是诗的本意。须知王昌龄当时是贬在江宁,为官方舆论所不容,而他又是一个名气很大的诗人,这无疑更助长了某些流言蜚语的传播。所以辛渐此去洛阳,王昌龄首先想到亲友们一定会向辛渐打听关于他的情况,——关于事情的真相,关于他本人对此的态度。所以诗人王昌龄想到了这么一句话。“玉壶”一辞出自鲍诗,“冰心”一辞见于《宋书》陆徽语(“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两个美好的意象迭加在一起,成了一个清心玉映、高洁狷介之士化身。形象地表明诗人的清白,没有可以愧对亲友之处,和他不为贬谪迫害打击所动的态度。美的语言也昭示着美的心灵,王昌龄正是以这首诗,不但得到辛渐的理解,洛阳亲友的理解,也得到千古读者的理解和同情。

《芙蓉楼送辛渐》fu rong lou song xin jian

See Xin Jian off at Tower of Hibiscus→王昌龄 (Wang Changl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