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兴多尔夫1788—1857Eichendorff
德国后期浪漫派诗人、小说家。出生于上西里西亚的卢博维茨一个天主教贵族世家。1807年在海德尔堡大学时,结识布伦坦诺、阿尔尼姆等浪漫派作家,受他们的影响,也开始发表诗作。他是德国浪漫派中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歌唱森林、河流、田野、山谷、星儿、月亮、夜莺、蓝天等自然景物,富有民歌特色,质朴自然,乐观明朗。1837年出版的《诗集》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小说《预感和现实》,反映了作者反对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立场。中篇小说《大理石像》反映了一种迷惘、忧伤和陶醉的心绪。另一中篇《一个无用人的生涯》是他最成功之作。小说写一个磨坊工的儿子青少年时代漫游的经历。他十分天真,毫无世俗经验,一切听其自然。他耽于幻想,渴望远游,但到了远方,又思念家乡。称他为“无用人”,是指对现实社会无可奈何和无法施展才能而言,有对社会深刻批判的含义。这部作品是后期浪漫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既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又充分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整个作品中,流畅明快的散文和优美健康的诗歌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艾兴多尔夫晚年从事学术著作,著有《18世纪德国长篇小说同基督教的关系》、两卷本《德国文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