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至宝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至宝丹zhì bǎo dān医方名。比喻诗词中的富贵气。宋·陈师道《后山诗话》:“王歧公(珪)诗,喜用金玉珠譬,以为富贵,而其兄谓之至宝丹。”清·赵翼《近日作诗多用金玉字书以一笑》:“漫拾残牙慧,争嗤至宝丹。” 至宝丹zhì bǎo dān中成药,由犀角朱砂等制成。开窍安神,清热解毒,主治中风等症:宝钗不能说话,连手也不能摇动,眼干鼻塞…先是凤姐打发人送十香返魂丹来,随后王夫人又送~来。(九一·1176) 至宝丹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又名局方至宝丹。犀角、朱砂、雄黄、玳瑁、琥珀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一分,金箔 (半入药,半为衣)、银箔各五十片,牛黄五钱,安息香(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慢火熬成膏)一两半。犀角、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隔水煮烊后,再入诸药中搅和成剂,旋丸,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五丸(二岁小儿每服二丸),人参煎汤化下或用童便一合,生姜汁三、五滴,入于童便内温过化下。功能化浊开窍,清热解毒。治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气毒,蛊毒水毒,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乱,死胎不下,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眠睡不安,唇口干燥,伤寒狂语,及小儿诸痫急惊心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风涎,搐搦等症;近代也用于脑血管意外、肝昏迷、癫痫等属痰迷心窍者。方中麝香、冰片、安息香芳香开窍,辟秽化浊;犀角、玳瑁清热解毒,尤善清心;牛黄、雄黄豁痰开窍,解毒镇惊; 朱砂、琥珀、金箔、银箔宁心安神。 至宝丹 《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组方药物】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30克 牛黄 龙脑 麝香各7.5克 安息香45克(酒浸,重汤煮令化,滤去滓,约得净末30克) 金银箔各50张 至宝丹常用中成药。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犀角、朱砂、雄黄、玳瑁、琥珀、麝香、牛黄、安息香等药制成。功用清热开窍,化浊解毒,适用于中暑,中风,温病痰热内闭,以及小儿惊厥属痰热内闭者。 至宝丹zhìbǎodān又名局方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犀角、朱砂、雄黄、玳瑁、琥珀各一两, 麝香、冰片各一分, 牛黄五钱, 安息香一两五钱(原方有金箔、银箔)。蜜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至五丸,人参煎汤化服。功能开窍安神, 清热解毒。治中暑、中恶、中风、温病痰热内闭证, 苔黄垢腻, 脉滑数, 与小儿惊厥属于痰浊内闭者。也用于脑血管意外、肝昏迷、癫痫等属痰迷心窍者。 至宝丹 至宝丹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为凉开法的重要方剂。方由生乌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研)、朱砂(研细,水飞)、雄黄(水飞)各一两,金箔(一半为衣)五十片,银箔(研)五十片,龙脑(研)一分,麝香(研)一分,牛黄(研)半两,安息香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飞过,滤去砂石,约得净数一两,慢火熬成膏)组成。将生犀屑、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为剂。如干,即入少许热蜜,盛于不渗水津的器具中,旋丸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至五丸,二岁儿每服二丸,人参汤化下。功能清热解毒,化浊开窍。主治中暑、中恶、中风,及温热病因于热邪内闭,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或小儿急惊等属痰热内闭者。 ☚ 紫雪 抱龙丸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