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宗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所鑄漢文銅錢。有小平、折二兩種,面文真書,直讀,書體略含瘦金書韻。製作既精,鑄量亦豐。行用未及兩年,至仁宗即位而罷。小平徑二·三至二·四厘米,重三至四克。《元史·食貨志一》:“武宗至大三年,初行錢法,立資國院、泉貨監以領之。其錢曰至大通寳者,一文準至大銀鈔一釐;曰大元通寳者,一文準至大通寳錢一十文。歷代銅錢,悉依古例,與至大錢通用。其當五、當三、折二,並以舊數用之。明年,仁宗復下詔,以鼓鑄弗給,新舊資用,其弊滋甚,與銀鈔皆廢不行。所立院、監亦皆罷革,而專用至元、中統鈔云。”《續文獻通考·錢幣三》:“武宗錢凡二品,以‘至大通寳’爲文者楷書,以‘大元通寳’爲文者西番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