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Gān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载。未详其源。 竿gān❶竹的主幹。張衡《西京賦》:“但觀罝羅之所羂結,竿殳之所揘畢。” ❷通“桿”。《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建格澤之長竿兮,總光耀之采旄。” 竿读音g·an(ˋ),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居案切,去,翰韵。 ❶衣架。邢昺注:“凡以竿为衣架者名箷。”《尔雅》:“竿,谓之箷。” 上一条: 涆 下一条: 绀
竿读音g·an(-),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古寒切,平,寒韵。 ❶竿子。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❷竹一棵,谓一竿。 ❸竹简。 上一条: 酐 下一条: "> 竿〔gan〕ghob blad:竹~。blad hlod. 竿子 〔gan·zi〕ghob shend:钓鱼~。ghob shend nholmloul. 竿{}三4221①名桅杆。古北方方言。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樯,才羊反,帆,柱也,关中曰~是也。」②量支。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二章:「我估计过,枪声响了大约不到约摸咂完一~叶子烟的时候。」四川仁寿〖 〗。一~烟一支烟。   竿ɡān竹竿,削去枝叶的竹子 △ 钓~|立~见影。 竿竹子的主干:~子︱竹~丨马~︱钓~︱爬~︱~头日进︱立~见影︱揭~而起︱日上三~︱百尺~头,更进一步。 竿gān❶ 竿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❷ 姓。 竿见〔交竿〕 竿gan竿子 钓竿 滑竿 马竿 竹竿 揭竿而起 立竿见影 日上三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竿gān❶竹子的主干;竹竿:因祝妈来挖笋修~(宝玉)便怔怔的走出来。(五七·1334) ❷量词,用于竹子: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翠竹遮映。(十七—十八·354)贾珍有了几分酒,亦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紫竹箫来。(七五·1853)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旗飾旗桿部 > 旗桿 > 杠 > 竿 竿 gān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漁具部 > 釣具 > 竿 竿 gān 亦稱“釣竿”、“漁竹”。釣魚之竿。《莊子·外物》:“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三國魏·曹丕《釣竿》詩:“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南朝齊·謝朓《始出尚書省》:“乘此終蕭散,垂竿深澗底。”宋·文天祥《山中即事》詩:“若問山翁還瘦否,手持漁竹下寒江。” 竿gān〖名词〗 竹竿 (1)。《贾谊过秦论上》:揭竿为旗。——举起竹竿当旗帜。 竿gān❶ 竹竿。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为旗。” ❷ 量词。用来计算竹的数目。杜甫《将赴成都草堂》:“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 竿*B8CD (一)gan❶本指竹的主干,也泛指形状如竹竿的长而圆的物品:旗~/百尺~头,更进一步。 ❷特指钓鱼竿:持~垂钓。 ❸量词。竹一棵叫做一竿:三两~翠竹,挺立在花丝中。 (二)gan<文>衣架(见《尔雅》)。 钓具 钓具轮枋 钓枋 钩芒 钓鱼车 钓鱼轮 钓鱼用的竿:竿(钓竿;投~;垂~;纶~) 钓鱼的钩儿:钓(钓钩;垂~) 钩距 钩箴 钓钩和鱼饵:钩饵 钓钩和钓丝:钩缗 钓钩和竹笼:钓罩 锋利的钓钩:铦钩 鱼钩上的倒刺:釠 距 钩 钓竿上的浮子:羽 钓鱼的丝线:纶(钓纶;纤~;垂~) 緍缗(钓~) 钓丝 长的钓丝:长纶 ☚ 渔具 绳子 ☛
拟状物 拟状物圆形物:球(雪~;气~;棉~;绣~;煤~;铁~;铅~;篮~) 毬 团(花~;泥~;石~;纸~;云~) 蛋(铁~;泥~;粪~) 珠(~子;数~;滚~;眼~;水~;钢~;念~;记~;佛~;露~)弹(~子;铁~) 丸(~子;肉~;泥~;弹~;蜡~;药~) 环状物:环(指~;耳~;花~;铁~) 圈(~子;钢~;锅~;花~;篮~;金~) 套(桶~) 箍(桶~)彄(~环) 鐍 饼状物:饼(月~;铁~) 轮(车~;月~;滑~) 月(~琴;~牙) 团(~扇) 盘(磨~) 管状物:筒(竹~;气~;电~) 卷(蛋~;烟~;胶~) 管(气~;血~;竹~;钢~) 筩 杆(电~) 铁制的圆管:铁管 粒状物:粒(饭~;豆~;颗~;盐~) 子(棋~;石~) 沙(~糖;~金;豆~) 米(海~;豆~) 粟颗(~盐;雪~) 颣 疙瘩 纥繨扢搭 闪着银光的点状物:银砾 块状物:块(煤~;冰~;血~) 锭(金~;纱~) 碴(煤~;炭~) 砣(~子) 砖形物:砖(~茶;冰~;煤~;茶~;金~) 坚硬的小块物:砟(铁~) 堆状物:堆(煤~;粪~) 垛(麦~;柴~) 坨(盐~) 摞 塠 粥状物:糊(药~;面~) 膏(软~;牙~;浸~) 泥(印~;枣~) 浆(泥~;豆~) 羹(~汤;~汁;肉~) 冻(果~;肉~) 扣状物:扣(绳~;活~) 纽(~扣;衣~) 长形物:条(铁~;柳~;面~;油~;雪~) 棍(拐~;木~) 棒(磁~) 杆(电~;旗~) 竿(竹~)杠(撬~) 筋(钢~;铁~) 辫(发~) 缆(电~) 捻(~子;纸~) 茎(剑~) 炷(灯~;艾~;兰~) 带(领~;皮~) 柱(水~;冰~) 探物的细铁条:铁探子 针状物:针(钢~;银~) 刺(芒~;骨~;鱼~) 芒(麦~) 锥(毛~)扦(火~;竹~;牙~) 钉(销~;眼中~) 销子 线状物:线(米~;油~) 丝(蛛~;藕~;铁~;雨~) 缕(金~衣) 须(花~;虾~) 无数的线条状物:千丝万缕 万缕千丝 网状物:网(~兜;鱼~) 络(丝~;发~;橘~) 纱(铁~;窗~) 兜(网~) 蛛丝:蛛网 天丝 雾丝 飘动着的蛛丝:游丝 包状物:包(包包;山~) 泡(灯~;眼~;水~;气~) 沫(皂~;白~) 波状物:浪(声~;麦~) 波(音~) 脉(山~) 片状物:片(铁~;叶~;卡~;刀~) 皮(封~;粉~) 板(石~;纸~;地~;门~) 衣(地~) 膜(地~) 毡(~帽;~子;毛~) 红色薄片:霞片 粉状物:面(盐~;药~) 粉(奶~;齑~) 末(锯~) 屑(纸~;木~)霜(盐~;糖~) 斗状物:锅(烟~;烟袋~) 斗(烟~;漏~) ☚ 某种形态的物品 其他拟状物 ☛
竹竿 竹竿竿(霜竿) 笮 竹管:霜条 粗竹管:筒(烟~) 儿童当马骑的竹竿:竹马(青梅~)
另见:竹子 ☚ 各种用途的棍 手杖 ☛
棍棒 棍棒棍(棍子;棍杖;竹~;铁~;夹~;军~) 棒(棒子;木~;铁~) 莛 杖(杖子;杖棰;禅~;擀面~;拿刀动~) 棰(棰杖) 棰(棰杖) 棓 桿(桿子) 梃 细长似棍的东西:鞭(教~) 较长的棍状物:杆(~子;笔~;钢~;秤~;桅~) 竿(旗~;帆~)笴 电线杆:电柱 铁制的棍棒:铁杖 铁棒 铁桿 铁棓 一种细铁棍:铁签 大的铁棒:铁限
另见:树枝 棍打鼓槌 刑具 篙 鞭 ☚ 棍棒 木棍 ☛ 竿 竿古代吹奏乐器。战国前盛行于民间。《周礼·笙师》: “郑司农云: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 “竽长四尺二寸。”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竽与笙为同一类乐器,区别在于音位排列及簧片数目不同,36簧为竽,13—19簧为笙。宋代以后竽渐消失。竽亦名簧,《诗·王风·君子阳阳》朱熹注:“簧,竽笙管中金叶也; 盖竽笙皆以竹管植于匏(葫芦)中,而窍其管底之侧,以薄金叶障之,吹则鼓之而出声,所谓簧也;故笙竽皆谓之簧。”汉代以前,竽与笙都被视为重要乐器,竽更被重用。《韩非子·内储说》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见当时演奏竽的盛况。 ☚ 篪 笙 ☛ 竿 竿古代吹奏乐器。战国前盛行于民间。《周礼·笙师》: “郑司农云: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 “竽长四尺二寸。”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竽与笙为同一类乐器,区别在于音位排列及簧片数目不同,36簧为竽,13—19簧为笙。宋代以后竽渐消失。竽亦名簧,《诗·王风·君子阳阳》朱熹注:“簧,竽笙管中金叶也; 盖竽笙皆以竹管植于匏(葫芦)中,而窍其管底之侧,以薄金叶障之,吹则鼓之而出声,所谓簧也;故笙竽皆谓之簧。”汉代以前,竽与笙都被视为重要乐器,竽更被重用。《韩非子·内储说》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见当时演奏竽的盛况。 ☚ 篪 笙 ☛ 竿ɡān (竿子) pole;rod:撑 ~ supporting pole; 钓鱼 ~ fishing rod; 竹 ~ bamboo pole [rod] ◆竿钓(具) fishing pole; 竿头直上 have an uninterrupted career of advancement;make constant progress in one's studies; 竿鱼 elopichthy bambusa; 竿子 bamboo pole 竿yu pipes 竿gān❶ 竿头进步|竿头日进|竿头直上
❷ 揭竿而起|立竿见影
❹ 日出三竿|日高三竿|日上三竿|斩木揭竿 竿 金文; 篆gān[干(聲符)+竹(意符)→竿(《説文》:“竿,竹梃也。從竹,干聲。”竿:竹子的主幹〈竹竿〉。)] 《詩經·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於淇。”(一根竹竿細又長,曾經垂釣淇水上。) [西漢] 賈誼《過秦論·上》:“斬木爲兵〈器〉,揭〈舉〉竿爲旗。” 竿gān(9画)
 *竿gān9画 竹部 (~儿)截取下来的竹子的主干: ~子|钓~儿|竹~儿|百尺~头,更进一步。 竿 ☚ 筩 籠 ☛ 竿gān古代形声字。从竹,干声。竹竿,竹子的主干(幹),竹棍。 竿★常◎常
ɡān形声,从竹,干声,竹竿,竹子的主干。 【辨析】 竿/杆/秆 ❶这三个字都有细长而挺直的意思,读音又相同或相近,是同源字。 ❷这三个字质料不同,使用范围也不同:“杆”本指木质的,后也指竹子、水泥、金属等材料的;“竿”本指截取竹子主干或较粗的枝条而成的,后也指金属的;“秆”指某些植物的茎。这三个字都可与“子”搭配,构成“竿子、杆子、秆子”等,但词义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