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形
正常人体型匀称者仰卧时,前腹壁与肋弓和耻骨联合的前缘相平,称腹部平坦;腹左右径也不超出胸左右径。胖者和小儿的腹形圆隆,瘦者则呈浅凹形。检查腹外形时,应由前方和侧方进行观察。
全腹膨隆的腹外形可呈球状或蛙腹样。球状腹表现为腹部明显向前隆起,以致其轮廓呈球状,常见于腹腔大量积液、胃肠胀气、腹内巨大肿物、肥胖症和末期妊娠等。腹腔大量积液和肥胖症引起者,当病人由仰卧转为直立时,隆起最明显的部位由脐部移至下腹部,其他原因引起者,则很少有此情况。鉴别腹腔大量积液和肥胖症时,可观察脐部,前者膨起,后者凹陷。蛙腹表现为仰卧时腹部向两侧膨出明显,腹左右横径显著超过胸横径,前腹壁呈较为平浅的弧形隆起。这种腹形最多见于长期腹腔大量积液以致腹壁张力松弛的病人,体胖的老年人虽然也可出现此腹形,但脐凹陷。胃肠胀气、腹内巨大肿物、末期妊娠的腹形不会呈蛙腹样。为了观察全腹膨隆的程度和变化,常需测量腹围。方法是让病人平卧,用一软尺经脐和第三腰椎棘突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cm为单位。观察其变化时,应定期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量。
全腹凹陷系指病人仰卧时前腹壁普遍地明显内凹。严重者前腹壁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毕露,呈两端翘起的木舟样,故称舟状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恶性肿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和严重脱水等。膈疝时,部分腹内脏器进入胸腔,也可使全腹凹陷。吸气时全腹反而凹陷可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腹局部隆起见于腹内有增大的脏器、肿瘤或炎性包块,以及腹壁上的肿物和疝等。观察轻度局部隆起时,应采用与前腹壁平行的光线,检查者的视线应与前腹壁平行。望诊时应注意隆起的部位、外形、有无搏动和是否随体位变更或呼吸运动而移位等。局部隆起可能是由于腹壁病变,也可能是由于腹内病变所致。鉴别时,可让病人仰卧,两腿伸直,用自己的两手托头,作屈颈抬肩动作,使腹肌紧张,如隆起更为明显,则为肿物被腹肌托起的表现,说明它在腹壁上,如隆起变得不清楚或消失,是由于肿物被收缩变硬的腹肌掩盖之故,说明它可能在腹腔内。肌肉发达者的腱划间的腹直肌常稍隆起,勿误为肿物;其特点是边缘平直,让病人作屈颈抬肩动作,可证实该隆起即为腹直肌。腹腔内病变引起的右季肋部隆起,见于肝肿瘤、肝脓肿、淤血性肝肿大和胆囊肿大等;上腹部隆起见于肝肿大、胃癌、胃扩张或胰腺囊肿等;左季肋部隆起见于脾肿大或胰腺囊肿等;腰部隆起见于多囊肾、巨大肾盂积水、脓肾或巨大肾上腺瘤;下腹隆起见于尿潴留、妊娠子宫或子宫肌瘤等;右髂部隆起见于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或肿瘤,女病人髂部隆起常见于卵巢囊肿。隆起呈圆形者,多为囊肿、肿瘤或炎性肿块;呈长形者,多为肠道病变,如肠梗阻、肠套叠或巨结肠症等。隆起有搏动者,可能是肿物本身的搏动,如动脉瘤;也可能是由压在动脉上的肿物或肿大脏器传导而来。随体位变更而明显移位者,可能为游走的脾或肾、带蒂肿物、大网膜的肿物或肠系膜边缘部的肿物;随呼吸移动者,多为肿大的膈下脏器或其肿物。让被检查者咳嗽或站立,使腹压增加,如在手术疤痕、脐、白线或腹股沟部出现局部隆起,平静呼吸或改为卧位后消失者,见于各该部位疝。
腹局部凹陷多由于腹内手术后疤痕牵拉或腹壁缺陷所致。前者当病人取立位或加腹压时,凹陷与卧位时相同或更为明显;后者如腹直肌分离或腹壁疝,病人由卧位转为立位或加腹压时,凹陷处反向外膨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右上腹可因腹肌痉挛而较左侧低平;回盲部套叠达升结肠远端时,右下腹可显得低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