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乾道年間(公元1165—1173年)鑄。有銅、鐵兩種,面文真、篆二體,旋讀。銅錢僅見折二,鐵錢有小平、折二。銅錢除光背外,有穿上仰月穿下星者,又有背“正”記監者,以後者較罕。鐵錢品種富於銅錢。除光背外,錢背可見“同”、“松”、“春”、“邛”、“冶”、“裕”、“廣”、“豐”等記監字樣,其位置多不固定。面文“乾”字作魚鈎乾如“乹”者則極珍罕。另有光背小平及折二背“同”、“春”、“松”之鐵母數種,亦極珍罕。《宋史·食貨志下二》:“淮南舊鑄銅錢,乾道初,詔兩淮、京西悉用鐵錢,荊門隸湖北,以地接襄、峴,亦用鐵錢……於是子中以舒、蘄、黄皆產鐵,請各置監,且鑄折二錢。以發運司通領四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