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脾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脾俞
脾俞  píshù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第十一胸椎下旁開一寸五分。因其爲脾氣輸注之處,又是治脾疾之重要腧穴,故名。主治腹脹,吐瀉。始見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背俞》:“脾俞在十一焦之間。”《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脾俞主灸傷脾胃,吐瀉瘧痢疸瘕癥,喘息吐血諸般證,更治嬰兒慢脾風。”

脾俞pishu

针灸穴名。马出 《司牧安骥集》。牛又称连贴穴。牛、羊属六脉穴第一穴。猪属六脉穴第二穴。马、牛、羊位于倒数第三肋间, 猪位于倒数第二肋间; 距背正中线马约12厘米, 牛约8厘米,羊、猪约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背阔肌深部、髂肋肌沟中, 有肋间动、静脉和胸神经背侧支的外支分布。圆利针、小宽针或火针向内下方刺2~3厘米, 毫针刺3~6厘米。有消黄止泻作用。主治脾胃虚弱、便秘、泄泻、冷痛。常与百会、后海、关元俞等穴配伍治消化道疾病。

脾俞

经穴名。代号BL20。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部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 以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5~10壮; 或艾条灸10~20分钟。

脾俞

脾俞

中医腧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之一。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乳少。操作:斜刺0.5—0.8寸。

☚ 膻中   肾俞 ☛

脾俞P’ishu

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此穴时俯伏,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取之。施针时向椎体斜刺0.6~1.2寸。主治黄疸、呕吐、脾胃虚弱、腹泻、便血、水肿、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脾俞

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处。主治: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痢,便血,水肿,背痛等。直刺0.5—0.8寸;可灸。

脾俞

脾俞

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在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寸处(见图2-1-6)。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局部麻胀。艾炷灸3~7壮;艾条灸20~30分钟。

☚ 胆俞   胃俞 ☛

脾俞píshù

经穴名。代号BL20。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 5 寸处。主治呕吐, 呃逆, 胃痛, 腹胀, 鼓胀, 泄泻, 痢疾, 胃下垂, 肝炎, 贫血, 出血性病症, 带下等。斜刺0. 5 ~0. 8 寸。灸3 ~7 壮或5 ~15分钟。

脾俞

脾俞B20Pishu

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灵枢·背腧》。为脾之背俞穴。
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的脊中穴旁开1.5寸。俯伏坐或俯卧取之。相当于背阔肌、骶棘肌与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内侧支;并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本穴位置另说在第十一椎下,除脊各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向腰部扩散。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脾胃、脘腹等疾患,如呕吐,噎膈,胃痛,胸胁胀满,黄疸水肿,不欲饮食,羸瘦,痃癖积聚,泄泻痢疾,痰疟寒热,四肢不收,遗精,白浊,吐血,便血,尿血,喘息,虚劳,腰背痛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肝脾肿大,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肝炎,肠炎,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症,子宫脱垂,荨麻疹,糖尿病等。也可用作辅助诊断,如内脏下垂患者,脾俞处常可出现明显的压痛或凹陷。胃病患者也常在脾俞穴处出现皮下组织松弛、凹陷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
实验研究表明.给大白鼠注射四氧嘧啶造成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针刺“胰俞”、“脾俞”及“肾俞”部位,可使尿糖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胰岛与肝脏组织损害较对照组轻微,并使肝糖分布一天后即恢复正常。

☚ 胆俞   胃俞 ☛
000013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