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读音j·üe(ˊ),为üe韵目,属e—ie—üe韵部。讫约切,入,药韵。 ❶手脚的“脚”。 上一条: 搉 下一条: 腳
脚“脚”的异体字。 上一条: 脚 下一条: 搅
脚读音j·iao(ˇ),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居勺切,入,药韵。 ❶人或动物的脚。 ❷物体的最下部。如:山脚;墙脚。 上一条: 糺 下一条: 脚 脚1.“脚户”的简称,旧指用牲口驮运的人。2.量词,家畜交配一次为“一脚”。《猎原》(198):“一怀了驹,再盖一‘脚’,反倒冲掉了。” 脚足juo2(名)❶人或动物的腿:这人双手齐肘,双~齐大腿竟已全部截除。(川文82·1·12) |兔子前~短,后~长。 ❷表方位,相当于“下”:从床上翻到地上,又从地上滚到床~。(收85·1·125) |狗在桌子~拱来拱去的,想捡点儿骨头吃。 脚〔jiao〕 ghob hlaob. 脚脖子 〔jiao bo·zi〕 ghobnghongd hlaob. 脚背 〔jiao bei〕baot hlaob;baot deut. 脚步 〔jiao bu〕 dend. 脚底板 〔jiao di ban〕 banddeut; band hlaob. 脚跟 〔jiao gen〕 bid zhaoxzheat. 脚孤拐 〔jiao gu·guai〕 bidbaod deut; bid baod hlaob. 脚后跟〔jiao hou gen〕 bidzhaox zheat. 脚迹 〔jiao ji〕 ghob dend. 脚尖 〔jiao jian〕 bleidhlaob. 脚劲 〔jiao jin〕 ghob roshlaob: 他~很好。wud rutghob ros hlaob. 脚力 〔jiao li〕 ghob roshlaob. 脚码子 〔jiao ma ·zi〕 giulseid hlaob; 下雨脚上安 上~才不滑。dax nongs ghobhlaob zhaot giul seid hlaob cheadjexngul. 脚踏车〔jiaotache〕giol talched. 脚腕子〔jiaowan·zi〕ghobnghongdhlaob. 脚心〔jiaoxin〕ghob mongxand;ghobanddeut. 脚印〔jiaoyin〕khaddend;ghobdend. 脚掌〔jiaozhang〕banddeut;bandhlaob. 脚爪〔jiaozhao〕baot zheithlaob;ghobzheat. 脚指甲〔jiaozhijia〕baotzheitdeut;baotzheithlaob. 脚指头〔jiaozhi·tou〕bidsutdeut;bidndaddeut. 脚güok23[kyɔɂ]❶本领 ⊳伊~好(他本领强)。 ❷角色 ⊳伊是蜀隻好~ (他是个好角色)。 脚腳{}四5645①名混称下肢或部分下肢。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兔子前~短,后~长。云南昆明。湖南宁远〖 〗。⑵官话。福建南平〖 〗。⑶吴语。上海〖 〗。长~高个儿。《海上花列传》第四回:「耐两只~倒燥来哚啘。」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海门。浙江温岭〖 〗、平阳〖 〗、金华岩下、苍南金乡、丽水〖 〗。⑷赣语。江西南昌〖 〗、宜春〖 〗、高安老屋周家〖 〗。湖南浏阳、耒阳〖 〗。福建建宁〖 〗。⑸客话。广东梅县、惠州〖 〗、东莞清溪〖 〗、深圳沙头角、从化吕田〖 〗。江西瑞金、上犹社溪。⑹粤语。广东广州〖 〗。佢只~好长,条裤要三尺半至够才够。广东阳江〖 〗、新会会城〖 〗、台山台城〖kiak33〗、东莞莞城〖 〗。广西陆川〖 〗。香港新界锦田〖 〗。澳门〖 〗。⑺闽语。福建松溪〖kou42〗、光泽〖 〗。②名指蹄子;爪子。⑴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⑵徽语。安徽绩溪〖 〗。⑶客话。江西瑞金〖 〗。⑷粤语。广东广州〖 〗。③名脚腕子。中原官话。河南原阳。④名脚夫。冀鲁官话。山东。《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十九回:「到大路雇上~,你可自家往前撞。」⑤名角色。闽语。福建厦门〖 〗。广东揭阳〖 〗。⑥名参与某种活动的一分子。⑴粤语。广东广州〖 〗。唔够~人手不够‖差一个~差一个人。⑵闽语。广东揭阳〖 〗。你呾伊喉龙爬□(〖 〗)扣掉物件,你呀有一~,走过来走过去,坐唔□(〖 〗)你说他乱攀乱爬打破东西,你也有你扮演的一份,跑过来,跑过去,静坐不得。⑦名运费。闽语。广东海康〖kio55〗。⑧名残剩之物。⑴吴语。上海松江。浙江金华岩下〖 〗。饭~‖吃吃退剩点儿~。⑵粤语。广东广州〖 〗。卖剩~唔钱卖剩的残货不值钱。⑨名沉渣。⑴吴语。上海〖 〗。茶~‖油~。上海松江:缸~。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地》:「今水中沉淀之秽浊谓之~,即『滓』之音转。如泔~、水缸~。」⑵粤语。广东广州〖 〗。⑩名表方位,相当于「下」。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狗在桌子~拱来拱去的,想捡点儿骨头吃‖从床上翻到地上,又从地上滚到床~。⑪动抹。吴语。浙江永康。⑫量个(用于人)。闽语。福建厦门〖 〗。三~。广东汕头〖 〗、揭阳〖 〗。伊二~仔拢无在内他两个儿子都不在家。⑬量只(用于鞋、桶、表、箱、猪等)。闽语。广东揭阳〖kߵa33〗。~文~武一只文一只武,指鞋子等两只不同。广东海康〖kߵa24〗。一~鞋‖一~表‖一~猪。⑭量件。吴语。浙江宁波〖 〗。一~生意一件生意。⑮量把(用于有柄的东西)。客话。广东翁源。清水《翁源儿歌》:「月头一出李子花,擎~伞子探契爷。」⑯量表动量,相当于「下」。客话。江西上犹社溪〖 〗。走一~。   脚❶〈隐〉清末以来茧行指数目九。参“烟、足、南、常、马、青、尺、边、脚、台”。 ❷〈隐〉清末以来北京江湖诸行指数目五。参“条、咬、掰、库、脚、廖、挑、奔、吵、勺”。 ❸〈隐〉台湾赌博团伙指赌徒。 脚*腳jiǎo❶人和某些动物接触地面、支撑身体、用来行走的部分。 ❷物体的最下部 △ 墙~|山~。 【注意】右偏旁不要写成“阝”。 脚腳❶人或动物接触地面用以行动的器官:~面丨~掌丨~心丨~趾(zhi)丨~尖丨~步丨~印丨~迹(ji)丨~力丨~镣丨手~丨拳~丨腿~丨裹~丨赤~丨跛(bo)~丨跷(qiao)~丨拔~丨跳~丨跺~丨失~丨硌(ge)~丨崴(wai)~丨碍~丨立~丨歇~丨落~丨修~丨马~丨绊~石丨~踏实地丨头重~轻丨手忙~乱丨慌手慌~丨毛手毛~丨绊手绊~丨碍手碍~丨束手束~丨缩手缩~丨轻手轻~丨蹑(nie)手蹑~丨笨手笨~丨慢手慢~丨七手八~丨指手画~丨搓(cuo)手顿~。 ❷东西的最下部:山~)墙~。 ❸跟搬运劳动有关的:~夫丨~力丨~行(hang)丨~钱丨赶~丨捎~。 ○~注(列在一页末了的附注)丨~本(上演戏剧、曲艺、电影所根据的底本)丨韵~(韵文句末押韵的字)丨雨~(指像线一样的一串串雨点)丨阵~(指所摆的阵的最前方)丨针~((一)衣物上针线的痕线。(二)缝纫时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丨下~(剩下的废料)丨大手大~(形容花钱、用东西没有节制)。 另见 jue“角”。 脚jiǎo❶ 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脚底│脚面。 ❷ 物体的最下端:墙脚│床脚。 ❸ 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力。 ❹ 正文后面注释的文字或诗词中句末押韵的字:脚注│韵脚。 脚jiao脚板 脚背 脚本 脚步 脚灯 脚底 脚夫 脚跟 脚迹脚尖 脚劲 脚力 脚镣 脚炉 脚盆 脚气 脚球 脚下 脚心 脚癣 脚印 脚掌 脚趾 脚注 脚爪 脚镯 拔脚 蹩脚 跛脚 插脚赤脚 地脚 踮脚 跺脚 赶脚 国脚 合脚 后脚 落脚 马脚 前脚 墙脚 拳脚 山脚 捎脚 失脚 手脚 跳脚 腿脚 下脚 歇脚雨脚 韵脚 针脚 阵脚 注脚 脚脖子 脚底板 脚后跟 脚手架脚踏车 脚指头 高脚杯 抱佛脚 拆墙脚 露马脚 挖墙脚 做手脚脚底生风 脚镣手铐 脚踏实地 拳打脚踢 手忙脚乱 头重脚轻 碍手碍脚 笨手笨脚 大手大脚 慌手慌脚 乱了阵脚 蹑手蹑脚 束手束脚 缩手缩脚 指手画脚 脚踩两只船 深一脚,浅一脚 一步一个脚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脚jiǎo❶人和动物腿的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贾芸进入院内,把~一跺,说道,“猴儿们淘气,我来了。”(二四·546) ❷泛指腿、脚:有几个伶透的,见了他们对了口,怕又生事,都拿起~来各自走开了。(六十·1417)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不期这样相遇。(二·34) ❸(~儿)脚步:只听一路靴子~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六·143)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往里细听。(二七·610)贾琏听见这话,方趔趄着~儿出去了。(四四·1012) ❹量词。用于脚的动作: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要把开门的踢几~。(三十·701)(凤姐)一~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四四·1009)
脚jiǎo另见jue。
脚jué另见jiao。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下肢 > 足 > 脚 脚 jiǎo 脚jiǎo旧时茧行谓数目九。参“烟、足、南、常、马、青、尺、边、脚、台”条。 脚、足;手○脚jiǎo(名)人体下肢末端,踝骨以下部分:~底下|左~|赤~|大手大~|挨了一~|搓手顿~|踢了他一~|碍手碍~|手忙~乱|一~把门踢开。 ○足zú(名)〈书〉脚,包括小腿:~球|~迹|~不出户|插~|缠~|立~|举手投~|情同手~|画蛇添~|手~无措|手舞~蹈|裹~不前|捷~先登。 ●手shǒu(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拿武器|~织的毛袜子|~把~地教|~拉~|右~|握~|空~而归|毛~毛脚|蹑~蹑脚|轻~轻脚|束~束脚|缩~缩脚|指~画脚。 脚←→头jiǎo ← → tóu脚:1. 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撑身体的部分。2. 东西的最下部。 头: 1. 人体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眼、鼻、口等器官的部分。2. 东西的顶端或上部。 【例】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书橱的脚坏了。风向标的头歪了。
手←→脚 足shǒu ← → jiǎo zú手: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脚;人体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持身体的部分。 足:脚。 【例】 “那就好,但愿是这样。不过,有的人你可不能不对他多加小心,他惯会玩这套把戏:双手装作往外推,两脚却向里面钩! ”老张伸出手脚,作出推、钩的姿势,惹得一屋人发出笑声。(刘澍德: 《拔旗》) 她打扫完马粪,又跑到江边洗了手足,便下到厨房,和她妈一道,帮助老板的女儿三妞做厨房里的事情。(艾芜:《野牛寨》) 脚jiǎo〖名词〗 人及动物的行走器官(2)。《太史公自序》: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孙子被砍了脚,于是写出了《孙子兵法》。《报任安书》: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孙子被砍了脚,《孙子兵法》才编写出来。 脚腳jiǎo❶ 小腿。《墨子·明鬼下》:“羊起而触之,折其~。”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兵法修列。”(膑脚:挖去膝盖骨,小腿失去功用。) ❷ 脚,足。《木兰诗》:“雄兔~扑朔,雌兔眼迷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❸ 根部,东西的最下部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低。”张耒《宿樊溪》:“扁舟横江东,山~系吾缆。” 脚*△腳BDC5 (一)jiao❶人和动物用于行走的肢体。 ❷脚掌:~面/赤~。 ❸某些物体的下端:山~/墙~。 ❹用体力传递或搬运的:~夫/~力。 (二)jue与“角(角色)”同。 角色 角色角(主~;配~;正~;反~) 脚 内行角色:行角 戏曲角色:旦角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杂色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生(小~;老~;武~)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末(正~;副~) 在戏曲中扮演刚烈或粗暴的角色:净(净角;武~;黑~;红~;大~;正~) 黑头 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铜锤(~~花脸)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旦(老~;小~;花~;粉~;正~;丑~) 戏曲中旦角的一种:花衫 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丑(~角;小~;官~;文~;武~) (戏剧、影视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角色) ☚ 演员 歌手 ☛
脚1 脚1脚(~心;~印;大~;跳~;立~) 腿(后~;伸~;泥~) 趾(趾踵) 踵 足(足趾;~下;立~;失~) 下肢 鸭子 丫子(脚丫子) 人或禽兽的腿:胫(胫脠) 两腿之间:裆(腿裆;胯裆) 胯子 臀部到膝盖的部分:股(股部;腿股) 髀脾 髈 大腿 大腿和胳膊:股肱 大小腿连接的部分:膝(膝盖) 蹁 膝盖后弯曲处:膕(~窝) 膝盖至脚掌的部分:胫(脚胫) 胻 骭 小腿 小腿后部:腓(腓肠) 腿肚(小腿肚;~子) 脚肚 内踝和外踝的统称:髁 踝骨 踝柺 踝子骨 小腿两侧:臁(~疮) 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突起部分:踝(内~;外~) 拐子 脚脖子 踝骨以下的部分:足(~印;大~) 跪 足胫相连的活动部分:踠 足的后部:跟(跟儿;跟趾;跟头;跟踵;脚跟;后跟;脚后跟) 踵(足~;摩肩接~) 踝 足的背部:跗(跗面;足跗) 趺 脚面 脚背 足的最前面:脚尖(踮起~) 脚前端的分支:指(走指;脚指头) 趾(足趾;脚趾) 多出的脚趾:跂 动物的趾:跲 蹄趾 趾尖的角质硬壳:趾甲 脚接触地面的部分:跖(足跖) 跖 脚掌脚板 脚面 脚底(脚底板) 足底 熊的脚掌:熊掌 脚掌中心:脚心 脚掌面旁突出的部分:孤拐 一只脚:踦 脚的尺寸:脚码 形容旧时缠足妇女脚小:鞋弓袜小 鞋弓袜浅 行路脚不正:脚歪
另见:行走 步行 步子 脚动 ☚ 脚1 各种脚 ☛
部分 部分股(八~;钗~) 段(一~) 份(双~) 处(好~;大~;害~)分(~号;~厂;~校;股~) 点(重~;优~;弱~) 有(~的人;~人不听) 面(方~;一~)曲 局(~部;大~) 体 部 其中的某部分:有的 有些 余留的部分:存(库~;结~) 余分 留传给后世的部分:余绪 空缺的部分:空(空缺;空白) 旷(~绝) 缺如 由整体分成的部分:节(章~;情~;音~) 整体的构成部分:元(~件;单元) 从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分支 支别 整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斑(以见一~) 支(~流;~行;分~) 子(~公司) 工作中没有达到的部分:空白点 事情不易解决的部分:难点 大的部分:大多(大多数) 大部 基础部分:趾 好的部分:善节 最后一部分:后半(~场) 小的部分:小部(小部份) 极小的部分:万一 一斑 豹斑 极少的一部分:万分一 万分之一 细微部分:细部 极细微的部分:纤毫 毫末 次要部分:余绪 枝节 枝枝节节 枝节或表面:标(治~) 提取精华后剩余的部分:糟(~粕;~魄;糠~) 粕(豆~) 渣(煤~;药~;沉~) 滓(渣~;秕~) 脚(泔~) 枯(油~;茶~) (整体中的局部:部分)
另见:部位 片断 不完整 缺失 ︱全部 ☚ 部分 事物的部分 ☛
座子 座子座(底座;台~;灯~;插~) 台(~子;灯~;烛~;锅~;磨~;平~)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托(茶~;枪~) 某些物体的底座:脚(桌~;山~;墙~) 放佛像的底座:佛座 莲座 香座 莲花座
另见:座位 坐 ☚ 座子、架子 架子 ☛
物体的各部位 物体的各部位物体的表面:面(浮~;桌~;阳~;地~;方~) 浮头 物的后面或反面:背 物体的侧面:边扇 物体间的接触面:界面 物体切断后呈现出的表面:剖面 断面 截面 物的一头:端(两~;尖~;一端) 一头 物体最上部:顶(顶上;山~;屋~) 颠 某些物体的前部:脸(鞋~儿) 某些运动物的最前部:峰头(洪流~) 物体下部:根 人体或物体的下部:下边 物体的最下部:底(底下;底脚;~座;锅~;鞋~;箱~) 脚(山~;墙~;裤~) 床 趾 深的底:窔
另见:位置 部分 ☚ 物品 物体的各部分 ☛ 脚腳jiǎo居勺切,入药。 ❶膝下踝上的部位。《庄子·徐无鬼》:“乳间股~。” ❷足的俗称。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手忙,~乱。” ❸物体的末端。张九成《秋兴》:“杖藜视天宇,雨罢雨收~。” ❹脚夫,脚力。《文献通考》卷三:“雇~,搬载。” ❺抓住,拖住。司马相如《子虚赋》:“掩兔辚鹿,射麋~麟。” 脚jiǎo也作“角”。原本是指裹发用幅巾的四角。在北周武帝时,将幅巾加以改造成为幞头,改造后四角接长,俗称为“脚”。到了隋代幞头多用软脚,唐代沿袭。中晚唐时,则将幞头被制成帽子样式,四脚被改为左右两脚,软脚也变成了硬脚,脚用弦丝、竹篾或金属细丝为骨。之后又出现了不同样式的脚,有曲脚、交脚、弓脚、直脚、高脚、折脚等多种形制。《宋史·舆服志五》:“幞头……起自后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上曲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脚足的别称。见《灵枢·经脉》。 脚小腿。引申为脚(足,后起义)。 脚jiǎo❶人或动物接触地面、支持身体的器官。如:脚板,脚跟,脚趾。 ❷物体的最下部或支承重量的部分。如:山脚,墙脚,桌脚。 ❸与脚有关的。如:脚扣,脚镣,脚炉。 ❹跟体力搬运有关的。如:脚夹,脚行,脚力,脚钱。 脚[]jiǎo ❶ (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 foot;[儿语] footsie;footsy: 赤 ~ barefoot; 那女孩一发脾气就跺 ~。 That girl stamps her foot when she is in a passion. 他的 ~ 麻木了。 His foot has gone to sleep. ❷ (东西的最下部) base;foot: 墙 ~ the foot of a wall; 山 ~ the foot of a hill ❸ [方] (残渣) dregs;residue: 茶 ~ leftover tea and tea leaves ❹ [方] (腿) leg: 桌 ~ legs of a table 另见 see also jué。 ◆脚板 [方] (脚掌) sole (of the foot); 脚背 instep; 脚本 script;scenario; 脚脖子 [方] ankle; 脚步 footstep;tread;step;pace; 脚步踉跄 staggering;dotty;with unsteady steps; 脚步轻快 be light of foot; 脚蹬 sill step;pedal;footlock; 脚底 sole;basis pedunculi (cerebri);crus cerebri;pes pedunculi; 脚夫 porter; 脚跟 heel;footing; 脚规 compass; 脚号 subscript; 脚尖 the tip of a toe;tiptoe; 脚力 strength of one's legs;[旧] porter;[旧] payment to a porter; 脚面 instep; 脚气 {医} beri-beri;inchacao;barbiers;beriber;perneiras;loempe;hinchazon;asjike;kakke;athlete's foot; 脚刹车 service brake; 脚手板 boatswain's chair;board; 脚手架 {建} scaffold;hanging(s);rigger;stage;staging;falsework; 脚酸腿软 (He felt) his feet give way and his legs were without strength.; 脚踏两条船 straddle two boats;be a fencesitter;have a foot in either camp;sit on the fence; 脚踏制动 pedal brake; 脚癣 {医} ringworm of the foot;tinea pedis;athlete's foot; 脚印 footprint;footmark;track;pedograph;pedogram;pelmatogram;footstep;step; 脚闸 backpedalling brake;coaster brake; 脚指头 [口] toe; 脚趾 (脚指头) toe;dactyl; 脚爪 paw
脚[腳]jué (角色) role;part;character 另见 see also jiǎo。 脚jiǎo❶foot (pl.feet); pes (pl.pedes) ❷peduncle; pedunculus(pl.pedunculi) ❸crus (pl. crura) 脚jiǎo❶ 脚忙手乱|脚踏实地
❷ 跌脚捶胸|七脚八手|三脚两步
❸ 拳打脚踢|拳撞脚踢|手慌脚乱|手快脚轻|手零脚碎|手忙脚乱|头重脚轻
❹ 碍手碍脚|绊手绊脚|笨手笨脚|捶胸顿脚|搓手顿脚|大手大脚|动手动脚|缚手缚脚|露出马脚|落手投脚|毛手毛脚|蹑手蹑脚|扭手扭脚|拍手拍脚|七手八脚|三步两脚|三拳两脚|摄手摄脚|施展拳脚|束手缚脚|束手束脚|缩手缩脚|缩头缩脚|抬手动脚|拖手拖脚|扎手舞脚|指手画脚 脚腳jiǎo(11画)
  【提示】月,中间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脚〔腳〕jiǎo11画 月部 (1) 人或动物下肢最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用以行走: 双~|光着~|~印。 (2) 物体最下面的部分;最基础的: 山~|墙~|下~料|~注|~本(表演戏剧等所依据的本子)。 (3)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 ~夫|~行(háng)。 (4) 液体的沉淀物,残渣: 下~|泔~|酒~。 (5) 密集细小的痕迹: 针~|线~。 另见jué(207页)。
*脚〔腳〕jué11画 月部 通“角(jué)(4)(5)”。 另见jiǎo(188页)。 脚腳jiǎo古代形声字。从月(肉),卻(却的本字)声。左旁似山谷的谷而非谷,是口上四笔两两相连,是噱(jué)的本字。指人鼻下唇上之间中凹处,也叫“人中”。上四画象它的轮廓,下面“口”即嘴。韵母演变如知觉的觉又读睡觉的觉(jiào)例。“脚”指人和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肢体。中古时“卻”简化作“却”,后来通行,现以脚为规范字。见《异体字表》。引申一切事物的最下部。如:山脚|墙脚|脚本(剧本)。 脚腳★异◎常★常◎异
腳,形声,从月(肉),卻声,本义读jiǎo,人的小腿,即膝盖到踝骨的部分,引申为人和动物的腿的最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物体的最下部、液体中的沉淀物或残渣等;又读jué,同“角”,用于“腳色”(同“角色”)等。俗字作“脚”,音符改为却。《异体字表》以“腳”为异体字。 【辨析】 脚/足 见578页“足”。脚〈名〉脚夫;脚力。也指代步的牲口。 《聊·富》九: 到大路雇上~,你往前自家撞。又 《磨》七: 店主去领了个驴夫来,说: 我给相公雇了一~。 <方>今山东桓台话有此语。 另见jué(“脚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