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能言鹦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能言鹦鹉》
宋·罗大经1 上蔡先生云2:“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3。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鹦鹉也。”朱文公曰4:“今时秀才,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此即能言鹦鹉也。 夫下以言语为学5,上以言语为治6,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鸑鷟7,惟恐其不在灵囿问8,不亦异乎! 1罗大经(生卒年不详):南宋时人,字景纶,有笔记体著作《鹤林玉露》。2上蔡先生:即宋代理学家谢良佐,河南上蔡人,世称上蔡先生。3小歇处:起码之处,指做人的起码条件。4朱文公:宋代理学家朱熹,谥号“文”,世称朱文公。5下:指一般士大夫。言语:指说空话。6上:指统治者。7凤凰:传说中的吉祥之鸟,鸟类之王。鸑鷟(yue zhuo);凤凰的别名。8灵囿(you):古代帝王豢养名贵禽兽的园林。 【析点】 鹦鹉之成为人的宠物,既在于它美丽的羽毛,更在于它能随人的调教而效人言。鹦鹉是禽鸟,本无思想,以仿效人言而取宠,确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有思维有意志的人,如果只是口吐动听的言辞以博取在上位者的恩宠,就连禽鸟也不如了。本文不仅直刺专说不做、言行相悖的鹦鹉式的人,更揭露了在下者以做鹦鹉为能事,在上者以有鹦鹉为乐事的恶劣风习,寓意是相当深刻的。 全文思想内容分四步展开;第一步,做人不放弃名利只能是能言鹦鹉;第二步,当今读书人会说廉义却不廉不义,就是能言鹦鹉;第三步,满朝上下追求“能言”,社会风气日降;第四步,而今惟恐能言者不被重用是反常的怪现象。前两步引用本朝学者的话为根基,后两步是作者本人的议论。前两步中,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具体化;后两步中,第四步是第三步的深化。全文使用比喻手法,妙在前两步中将言行不一者直指为能言鹦鹉,语意明确;第四步又以能言鹦鹉暗喻口是心非的人,含蓄深刻。主体与喻体的这种错综变化,产生了人即鹦鹉、鹦鹉即人的讽刺效果。 能言鹦鹉夫下以言语为学,上以言语为治,世道所以日降⑥也。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鸑鷟⑦,惟恐其不在灵囿⑧间,不亦异⑨乎? (《鹤林玉露》) 注释 ①上蔡先生——指谢良佐。良佐字显道,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理学家程颐的高足弟子,世称上蔡先生。②小歇处——起码处。③道——称道。④能言之鹦鹉——《礼记·曲礼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谢氏语意本此。⑤朱文公——即朱熹。⑥日降——一天不如一天。⑦鸑鷟(yue zhuo) ——即凤凰。⑧灵囿(you)——帝王养珍禽异兽的苑囿。⑨异——奇怪。 赏析 人应当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如将言行相比,应该是行重于言,而绝不可倒置。但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们往往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甚或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篇百余字的短文,以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封建士大夫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丑态。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开头引用了大理学家程颐的高足弟子谢良佐《上蔡语录》上的话,阐明了自己的论点。他首先指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能够过得了名利关,才能谈得上道德学问。明确指出了立身行事的人格标准。接着,作者对社会现状进行评价。他说,如今的士大夫全都不值得称道,他们都不过是会说话的鹦鹉罢了。言下之意是说,这些人口头上都是仁义道德,实际上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能言鹦鹉”,语本《礼记·曲礼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里借用此典,旨在指出士大夫们徒具人形人言而无礼义之心,无异于禽兽的本质。这种运用比喻来立论的方法,言简意赅,生动准确,意味深长。 接下来引用大理学家朱熹《朱子语类》上的话,对论点进行阐释。它紧紧抓住了当今秀才们“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的表现,突出地再现了儒者们鹦鹉学舌般的丑态。又用他们“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的行径,揭露出他们心口不一、不廉不义、无异于“禽兽之心”的内在品质。这样,就从外部形态和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论证了士大夫及儒者们“真能言之鹦鹉也”的论点。 前面描摹了士大夫和秀才们鹦鹉学舌、心口不一的丑行。最后揭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回应了要想有道德学问必先过好“名利关”的人格标准。作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指出“上以言语为治”,推尚花言巧语、不办实事的政策,下面的好趋名利之徒,就必然投皇上所好,造成“下以言语为学”的世风,造成而今“世道日降”的结局。并且出现了这样反常的奇特现象: “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鸑鷟,惟恐其不在灵囿间。”人们看见了会说话的鹦鹉,就都说那是凤凰,还恐怕不把它豢养在帝王专设的珍禽苑囿之中。这不是很奇怪的现象么?这段分析,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一方面找出了世风日下的最根本原因,另方面也勾画出最高统治者任用小人为贤能,以摇唇鼓舌者为人才的丑态。对他们的愚昧无知,喜好吹捧,崇尚空谈,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这篇文章,感情充沛,情绪激昂,对社会流弊的揭露一层比一层深入有力,一层比一层尖锐辛辣,充分体现了作者关心世事、疾恶如仇、激愤难平的心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在写法上也很独特。篇幅极短却有近半引文用典。作者将它们和全文和谐有机地联为一体,不仅不显得累赘,反而使论点论据更加简明有力,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在结构上,前后照应,非常严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杂文,通篇用比,形象性强,内涵丰富深刻,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辨别真假人才、抵制流俗,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能言鹦鹉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之人。宋罗大经《能言鹦鹉》: “上蔡先生云: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今之士大夫何足道, 真能言之鹦鹉也。 ’ ” 能言鹦鹉nénɡ yán yīnɡ wǔ见“鹦鹉能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