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 〔2006〕 1号),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❶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明进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环境优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❷基本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依靠群众,惠及农民; 研究科学,突出特色。
❸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目标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❶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
❷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❸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有序流动,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❷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❸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
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❷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搞好乡镇所在地、行政村、自然村规划。
❸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抓好 “六改”: 改房,做到房屋整洁; 改栏,做到人畜分离;改水,做到逐步饮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改厕,提倡使用水冲厕; 改路,做到道路硬化。逐步做到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 改环境,做到林果成荫、环境优美。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强化政府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❷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❸全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 (镇) 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立一所卫生所 (室)。
❹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 “村村通” 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❺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农村 “五保” 对象集中供养,扎实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❻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❷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完善村民 “一事一议” 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❶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
❷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❶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继续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重点在“多予” 和 “强化” 上下功夫。
❷对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扶持。具体是 “两补两免一简化”: 对改善自然村通村委会所在中心村和自然村内道路通行条件,给予水泥等实物补助; 对农户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给予适当的资金或实物补助。免除自然村和农户改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各种规费,免费向自然村提供规划图纸和向农户提供房型设计图纸。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服务。
❸统筹安排各种支农资金和项目。省直各有关部门实施乡村公路建设、农村 “六小工程” 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定点扶贫和移民搬迁等项目,要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统筹安排。
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❶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努力健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❷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找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研究制订具体方案和措施,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❸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
❹抓点带面,逐步推进。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庄进行试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年推进。
❺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经济实力、村镇现状、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
❻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第一线,掌握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并急切盼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❼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