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方案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会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方案。方案中对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指导思想、行动目标、主要任务、行动步骤、行动原则、保障措施、责任分工都进行了明确。
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指导思想。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多方支持,集成资源,形成合力,创新机制,省部共建,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行动目标。通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示范村经济增长率高于其所在县平均水平的5%左右。示范村农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其所在县平均水平的3%以上。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户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民居适用,饮水安全,道路硬化,街巷干净,环境优美。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更加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农村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
主要任务。
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切入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❷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
❸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普及科技知识,全面开展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❹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权益。
❺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行动步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工作重点,在于把各方面建设内容在示范村集成和综合,与农业部实施的其他八大行动相辅相成,协调配合,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示范。
❶起步阶段。2006年确定示范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❷全面推进阶段。2007—2008年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强对试点村指导和服务,创新建设机制,进行建设项目跟踪检查监督等。
❸完善提高阶段。2009—2010年进行中期评估,补充完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全面完成建设目标任务。
行动原则。
❶政府引导。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行民办公助,不搞包办代替,不搞强迫命令。
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❸突出产业,全面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❹循序渐进,整村推进。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示范村的自然、社会基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整村推进,不搞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
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和创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投入机制、评价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保障措施。
❶加强领导。农业部成立由部门领导牵头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❷保障投入。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❸强化管理。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新农村建设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建设项目扎实有效运行。
❹创新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建设机制。
❺扩大宣传。创建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等网络和媒体开辟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宣传专栏专版。
责任分工。农业部协助有关省政府共同指导做好示范行动推进工作。农业部主要负责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现代农业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清洁能源,培育新型农民,协助地方党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省级政府主要负责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与农业部共同做好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养新型农民工作,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具体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