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胰岛素治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

精神科的胰岛素治疗,是给患者注射胰岛素,产生低血糖或昏迷,以治疗精神疾患的一种方法,可分为胰岛素休克治疗及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胰岛素休克治疗 (insulin shock therapy,IST) 又称胰岛素昏迷治疗。Sakel(1933)首先报道应用胰岛素休克治疗来治疗精神病获得成效,此后逐渐推广。经多年实践证明,这种疗法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有缺点,如操作技术复杂,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掌握下施行,而且治疗费用昂贵,若治疗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抗精神药物的迅速发展,这种治疗的应用范围已逐渐缩小。
适应证为妄想型、紧张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妄想型更年期精神病和躁狂症。
禁忌证为全身性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如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及各种原因的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肝脏及肾脏疾病;胰腺、甲状腺或肾上腺疾病;溃疡病活动期;肺部疾病,如肺脓疡、支气管扩张及急性支气管炎;妊娠;身体过于肥胖,浅表静脉不易于寻找者;严重骨关节病和过于衰弱的病人。
治疗前准备,包括具有经验的医师及护理人员,配备单独治疗室、正规胰岛素、糖液及各种必要的急救药物与各种器械用具等,并对病人必须作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同时对病人做一些思想准备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以取得他们的合作。
病人经注射胰岛素后,血糖逐渐降低,脑脊液及脑组织的糖量也相继减少,而脑部糖代谢减少发生缺氧状态。首先是大脑皮质发生缺氧而出现症状,以后中脑、桥脑及延脑也相继受到影响,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1. 朦胧前期: 大约在注射胰岛素1/2~1小时后,出现嗜睡或无力状态、出汗、口干、心慌、脉搏增快及呼吸急促等。大约维持1~2小时。
2. 朦胧期: 意识逐渐模糊,思维缓慢,应答迟钝,甚至答错、口齿不清。这时尚能理解周围事物,能执行简单的嘱咐。如张口、伸舌及闭眼等。可出现重复言语、模仿言语、刻板动作及蜡样屈曲等症状。大部分病人比较安静,但少数可出现哭笑无常,叫喊及躁动。大约维持1/2~1小时。
3. 混浊期: 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定向力丧失,病人对各种询问用同样的简单回答,任何东西拿到病人的嘴边,都能引起张口或咬东西的动作,唾液分泌增多,可以有舐唇、咂嘴及伸舌等原始动作及吮吸、强握等原始反射,并可出现共济失调,双手震颤,舞蹈指划样动作,面肌抽搐,阵挛性颤搐及抽搐发作等现象。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明显,如脉搏显著增快,呼吸快而深,血压升高及唾液增多等。大约维持1/2~1小时。
4. 昏迷期: 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眶上神经压痛反应消失或迟钝,瞬目反射消失。病理锥体束征阳性。浅昏迷者尚有阵挛性颤搐及扭转等不自主动作,瞳孔可有扩大或缩小之变化,但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尚存在或稍迟钝。昏迷时,病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一般的骚动而转为安静或强直性痉挛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应迟钝,病理锥体束征阳性。如昏迷继续深沉,则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全身肌肉松弛,脉搏由快而细转变为细而慢,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最后呈潮式呼吸。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宜让病人进入深昏迷。
如达到昏迷期,给病人糖份终止治疗,上述低血糖症状可逐渐消失而苏醒。部分病人在苏醒过程中,可表现兴奋多话、欣快、情绪不稳或哭泣等。
少数病人在整个低血糖过程中并不出汗,始终呈现嗜睡或呻吟,烦躁不安,此后逐渐进入昏迷或突然发生全身抽搐。临床上称为“干昏迷”。这种昏迷反应容易被忽视,如不及时终止治疗,危险性极大,必须提高警惕。
治疗机理,迄今尚未清楚。有人认为胰岛素休克时,由于血氧过低而改变植物神经功能状况,导致交感神经功能活跃,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有认为胰岛素的作用,使间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应性逐渐降低而衰竭,或进入超反常。也有认为血糖降低时,促进了体内蛋白质及脂肪的氧化过程,使病人体内胺类有毒物也一并氧化。有认为是大脑皮质的保护性抑制或超限抑制的效果等。
治疗时,病人应于每天早晨6时左右空腹注射正规胰岛素,一般采用深部肌内注射。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根据病人不同的治疗阶段及各个病人机体反应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应由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20单位左右,此后则根据低血糖反应的程度逐日调整,每日酌增约10~20单位,直到注射后31/2~4小时内产生昏迷为止。大多数病人的昏迷量在100单位左右。如遇有时胰岛素的耐受性较高,并且注射大剂量胰岛素仍未出现昏迷,可采用曲折法。例如每日剂量依次为40、100、200单位。如一次曲折无效,可重复曲折法,以达到在适当的时间内产生昏迷。治疗已达到昏迷反应后,胰岛素剂量的调节,须视前一天治疗时出现昏迷的时间,昏迷程度及终止治疗时苏醒的快慢而定。时间不宜太长,大约5~10分钟。一旦发生深度昏迷,应立即终止治疗,否则容易发生稽延性昏迷。如病人在注射胰岛素后4小时仍未出现昏迷反应,也应终止当日治疗。治疗的终止,可采用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凡在治疗过程中,意识清醒者可自饮糖水;意识不清或昏迷者一般采用鼻饲法;如欲使病人立刻苏醒,可采用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20~40ml。俟病人苏醒后,可给予较多的糖类食物。但如病人经鼻饲糖水后20分钟仍无苏醒趋向者,应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关键,必须重视。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谨慎处理,以防发生严重并发症。当天早晨必须空腹肌内注射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让病人静卧在床,每10~20分钟测定脉搏、呼吸及观察其反应,并随时注意意识变化。昏迷后在鼻饲糖水时,务必将鼻饲管插入胃内后才能鼻饲糖水,终止治疗后,仍须对病人按时巡视,注意观察,以防低血糖反应。
本法每日治疗一次,每周六次。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以50~60次昏迷反应为一疗程。如经20~30次昏迷后仍无明显好转,则可采用合并电抽搐治疗或改用其他有效治疗。
常见的并发症有:1. 癫痫大发作。全身性抽搐可引起骨折、脱臼等意外,严重时可引起呼吸或循环衰竭。应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终止治疗。某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有癫痫发作者,可在每晚及治疗前1小时服用苯妥因钠0.1g。
2. 稽延性昏迷(prolonged coma)。凡鼻饲糖水15~20分钟,再经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5~10分钟后,意识仍未恢复,甚至昏迷继续加深者,即为稽延性昏迷。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可以导致死亡。一旦发现,应立即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60~100ml。随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纠正酸中毒及脱水现象,并同时肌注维生素乙、烟草酸及吸入亚硝酸戊酯以增强血管壁的渗透性,改善脑细胞对糖的利用。必要时给氧、并肌注可拉明,以防止循环衰竭; 注射抗菌素,以防止感染;注射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药物,以促进神经代谢。
3. 继发性低血糖及继发性昏迷(secondary coma)。病人经终止治疗意识完全恢复后,由于进食较少或发生呕吐,可再度发生低血糖反应或昏迷,应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并鼓励病人多进糖类食物。
4. 心力衰竭与周围循环虚脱。如发现这两种情况,均应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以终止治疗,并紧急对症处理。5. 吸入性肺炎及肺脓肿。由于昏迷时咳嗽反射消失,唾液被吸入肺部或鼻饲糖水误入气管等均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肺脓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意识尚未恢复时,应将病人头部偏于一侧,使唾液流出口外,避免鼻饲管误插入气管内,一旦发现肺部感染,应暂停治疗,并积极治疗肺部情况。
6. 变态反应。这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局部反应,表现在注射部位的皮肤红肿发痒,一般在1~2天后自行消退,不需停止治疗。全身反应表现为全身性荨麻疹,皮肤苍白浮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轻者可不予处理,必要时服用抗组织胺药物,严重者应即停止胰岛素治疗,改用其他治疗。
经胰岛素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有30%治愈率和75%有效率。在精神分裂症中,以妄想型及紧张型较好,青春型次之,单纯型最差。一般而论,病程愈短则疗效愈好。对更年期精神病的妄想型也有相当好的效果;在躁狂抑郁症,仅对躁狂症有效。
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是以小剂量胰岛素注射引起低血糖反应,达到朦胧前期或朦胧期。其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反应性精神病、早期精神分裂症和药物依赖性的戒断反应等。治疗方法可参照胰岛素休克治疗进行,但胰岛素用量较小,最初量10单位,以后酌情增加,直到出现疲倦、嗜睡、出汗和言行迟缓时,即可让病人自饮糖水或进食,以终止当日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4小时。一般剂量为40~60单位。以30~60次为一疗程。这种治疗的并发症较少,但治疗后仍应注意病人的饮食情况。

☚ 抗躁狂药的临床应用   电抽搐治疗及其他休克治疗 ☛
000183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