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汉民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胡汉民1879—1936广东番禺(今广州)人 胡汉民1879—1936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国民政府官员。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后入法政大学速成法政所。1905年秋参加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书记部书记、《民报》编辑,撰文与改良派论战。所写《民报之六大主义》,对同盟会纲领有所阐发。1907年随孙中山到越南河内设立机关,策划滇、桂、粤边境起义,负责筹饷运械。宣统元年(1909年)10月,任同盟会南方支部(设香港)支部长,参与策划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次年黄花岗起义时,任统筹部秘书课课长。武昌起义后,11月9日广东独立,被推为都督。翌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胡回任广东都督,并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1913年“宋案”发生后,对袁世凯不满,但只求法律解决,不与袁公开对抗。不久,袁解除其职务,调为西藏宣抚使。1914年7月,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6年在上海参与反袁活动。次年在广州任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参与创办《建设》杂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胡任总参议。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民党实行改组,胡暗中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右派首领。孙中山率军赴韶关时,他代行大元帅职权,兼广东省长。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等进一步结合,企图改变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久因与刺杀廖仲恺的主谋朱卓文有联系而被逐出广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策划反共清党。后因与蒋介石有矛盾,于1931年2月被蒋囚禁于南京。不久获释回广州,参加反蒋活动。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次年病死于广州。 胡汉民
胡汉民
共2首 (词)清·胡汉民 万里长征,山河别后无从赋。 旧家门户。 禁受风和雨。 不道归时,特地长亭遇。 欢如故。 故人奚慕。 有酒宁相负。 (词)清·胡汉民 大好河山,登临忍舍风光美。 且因君起。 明月人千里。 故国归与,历历从前事。 心如水。 臣门如市。 不是平生意。 共2首 (词)清·胡汉民 道出阳关矣。 谱新声、回黄转绿,人间何似。 我自豪吟君绮语,一样风流可喜。 休记得、树犹如此。 沧海横流流未尽,笑黄巾、也咒苍天死。 濯足去,且从尔。 二三豪杰为时起。 叹年来、东奔西顾,风云难纪。 独有蛾眉忘不得,明月楼高独倚。 应与说、归期方迩。 一局楸枰容易决,待他年、再洗巢由耳。 万里路,行复止。 (词)清·胡汉民 识我平生矣。 十余年、韩檠杜椠,祇君相似。 斫地狂歌歌未罢,且复纵横自喜。 漫赢得、江山如此。 云梦胸中吞八九,问谁堪、豪杰同生死。 成败恨,徒为尔。 西湖旧事重提起。 怅新来、关山雨雪,游踪难纪。 盼尽飞鸿芳讯阻,处处心魂相倚。 见说是、天涯人迩。 太上忘情仍不免,笑英雄、自古欺人耳。 天下事,语还止。 共4首 (词)清·胡汉民 佳话当前破寂寥。 美人心事恼中宵。 缠头百万可曾饶。 对客要呼将进酒,看花偏爱老来娇。 未谙蛮语抱蛮腰。 (词)清·胡汉民 百涩词心独自支。 觉翁家数本多奇。 如何七宝世独疑。 少悔雕锼扬子赋,渐归平澹退之诗(渐或作老。)。 此情惟有故人知。 (词)清·胡汉民 南面书城傲百王。 保民耆寿在文章。 飞来仙蝶又称觞。 闲向名山寻鲍葛,笑夸年少唤潘张。 年年松鹤好商量⑴。 (词)清·胡汉民 蜩甲蛛丝有斗争。 雁行虎穴任纵横。 谁于胜败见人情。 王悦冶城应让道,谢玄淝水正挥兵。 辽城何事比聊城⑴。 共1首 (词)清·胡汉民 去家三万里,行役未全休。 百年身世多感,今夕且登楼。 未必解人难索,唤取并州快剪,为汝断离愁。 入眼山川好,珍重此时游。 西湖梦,鉴湖月,五湖舟。 古人足迹未遍,何处觅封侯。 人自悲欢离合,我自东西南北,岁月足优游。 破涕一为笑,期许在千秋。 共1首 (词)清·胡汉民 别已销魂词还寄,怨东风、待拂鸾笺。 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 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 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 飞鸿休管关山远,写相思二字,已到唫边。 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 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 早安排、指点银妆,重整金钿。 胡汉民 江西吉安人,生于广东番禺。原名衍鸿,字展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书记部书记、《民报》编辑。1907年随孙中山到河内设革命机关,策动两广起义。1909年(宣统元年)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支部长。武昌起义后,任广东都督。1912年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7年任广东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1919年在上海参与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总参议兼文官长。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成为右派首领。同年9月孙中山率师北伐,代行大元帅职。1925年因廖仲恺被刺案涉嫌,一度被拘留,逐走苏联,次年回国。1927年参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常委、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立法院院长等职。1931年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九一八事变后释放。1933年后标榜抗日、反蒋、反共。1935年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次年5月2日在广州病故。有《胡汉民全集》。 胡汉民 胡汉民1879—1936Hu Hanmin原名衍鸿, 字展堂,广东番禺人。曾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书记部书记、《民报》编辑。1909年任同盟会南方支部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广东都督。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长, 主编 《民国》杂志。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1919年与廖仲恺、朱执信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不久,提出建立民族国际来对抗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其右派面目日益暴露。同年9月孙中山离粤北伐后,代行大元帅职权兼广东省长。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因与廖仲恺被暗杀有重大嫌疑,9月间以出使苏俄为名被逐出广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积极协助蒋介石反共清党,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立法院院长等要职。1931年2月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 九一八事变后释放。到广州与两广军阀结合,同蒋介石南京政府相对立。1933年在香港创办《三民主义月刊》,标榜抗日、反蒋、反共。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5月12日病死于广州。 ☚ 宋庆龄 汪精卫 ☛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早年参加同盟会,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成为右派首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实行反共清党。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立法院院长,后因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九一八事变后获释。1935年12月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复被推为中常会主席。 胡汉民 胡汉民1879—1936中国国民党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初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广东番禺人。早年担任过广州《岭海报》总编辑。1905年参加同盟会,被推为本部评议员,后任书记部书记。《民报》创刊后任编辑。为孙中山代笔撰写了《民报发刊词》。1907年后,担任过南洋《中兴日报》、《光华日报》的主笔。辛亥革命时被推为广东都督。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长。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8年随孙中山回上海。1919年8月参加创办《建设》杂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成为右派首领。孙中山出师北伐后,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旋改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因涉廖仲恺被杀案嫌疑,一度被拘。后出使苏联。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立法院院长等职。1931年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九·一八”事变后获释。1933年1月在广州创办《三民主义月刊》,标榜抗日、反蒋、反共。1934年在宋庆龄、何香凝领衔发表的《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上签名。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复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著作有《不匮室诗钞》等。 ☚ 胡文虎 胡政之 ☛ 胡汉民1879—1936国民党政客。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父文照,曾做过州县幕僚,主管刑名。他幼时从师学习经史,二十一岁中举。1902年与吴稚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21岁中举人。1902年、1904的两度赴日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任评议部评议员、书记部书记、《民报》编辑、南方支部支部长、统筹部秘书课课长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任广东都督、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广东支部长。1913年3月参加“二次革命”。1914年7月参加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长、 《民国》杂志主编、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上海执行部常委兼组织部长、广东省省长、代理大元帅等职。1926年国民党二大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工人部部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等职。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1928年1月蒋介石再上台后,改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2月因同蒋介石矛盾被软禁。1933年2月在香港创办《三民主义月刊》。1935年12月在国民党五大上曾被选为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5月病死在广州。 胡汉民 胡汉民字展堂,广东番禺人,1879年生。早年菊坡书院学海堂、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日本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毕业。曾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教员等职。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本部书记、《民报》编撰。同年随孙中山赴河内,参与策动两广起义。1908年去新加坡。1909年9月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支部长,筹划广州新军起义,失败。1911年春与黄兴等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广东光复,出任都督。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大总统秘书长,不久回广东任广东都督兼民政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日本,任中华革命党本部政治部部长、《国民杂志》编撰。1916年至上海,策动讨袁。1917年9月任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部长。1919年在上海与朱执信等主办《建设杂志》。1921年5月任广州非常大总统府总参议兼文官长、政治部部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后去上海。1923年6月任大本营参议;8月任大本营军法裁判官。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并任上海执行部组织部部长,不久回广东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9月兼广东省省长;11月代行大元帅职权。1925年3月代理军政府大元帅;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1926年4月去上海。1927年4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会议主席; 9月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1月赴欧考察; 10月任国民政府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 12月任立法院院长。1929年1月任建设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被扣留,软禁于南京汤山; 同年10月获释; 11月赴广州,居香港。1935年6月由香港去欧洲,12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1月返抵广州;同年5月12日在广州病逝。著有《三民主义之连环性》《胡汉民自传》《不匮室诗钞》等。 ☚ 胡长青 胡世泽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