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蛭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蛭蝚、至掌、虮(《尔雅》),蛭(《别录》),马蛭(《唐本草》),蜞、马蟥(《图经本草》),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黄蜞(《本草求原》),水麻贴(《河北药材》),沙塔干、肉钻子(《中药材手册》),医用蛭、线蚂蟥、柳叶蚂蟥(《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医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尖细金线蛭、光润金线蛭等的全体。 原动物 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宽体金线蛭Whitmantia pigra(Whitman)。尖细金线蛭Whitmania acranulata(Whitman)。 光润金线蛭Whitrnania laevis(Baird)其它还有丽医蛭Hirudo pulchra Song.、细齿金线蛭Whitmania edentula(Whitman)、秀丽金线蛭Whitmania gracilis(Moore)也作为水蛭入药。 历史 水蛭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谓:“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本草经集注》列于堕胎诸药之中。 陶弘景又曰:“处处河池有之。蚑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为佳。 山蚑及诸小者,皆不堪用。”苏恭曰:“有水蛭、草蛭,大者长尺许,并能咂牛、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不必食人血满腹者。”韩保昇曰:“惟采水中小者用之。”据上所载,古代水蛭有吸血与不吸血、个体大小等区分。但皆作为药用。 从古代诸本草对水蛭生境与形态等特点的描述可知,古今应用的水蛭相符。水蛭为破血、逐瘀、通经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代又将其用于高血脂、冠心病、脑出血、颅内水肿、血管性静脉炎、血栓症等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形态 日本医蛭体狭长稍扁,略呈圆柱形。体长3~5cm,宽4~6mm。背面呈黄绿或黄褐色,有5条黄白色的纵纹,中线的一条纵纹延伸至后吸盘上。 腹面暗灰色,无斑纹。体环数103。雄生殖孔在31~32环沟间。雌生殖孔在36~37环沟间。眼5对,列成弧形。前吸盘较大;后吸盘呈碗状,朝向腹面。 生境与分布 栖于水田、沟渠中。吸人、畜血液。耐饥力强,只需每半年吸入足量的血液,即能正常生活。 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宽体金线蛭体形较大,长6~12cm,宽13~40mm。腹面两侧有一条淡黄色纵纹。 体环数107,环带明显,占15环。雄生殖孔在33~34环沟间;雌生殖孔在38~39环沟间。 前吸盘小。余同日本医蛭。 不吸血,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等。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尖细金线蛭与日本医蛭相仿。但身体前伸时,前端尖细,背中线两侧有成对的黑褐斑。 腹面两侧亦有不规则的黑褐斑。雄、雌生殖孔分别位于34,39环的腹面正中,阴茎中部膨大。生境习性同日本医蛭。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福建。 光润金线蛭与宽体金线蛭极相似,唯体较小,体长32~55mm,宽5~12mm,节背腹面均4环,雄、雌生殖孔分别位于34、39环的中部。生活于湖泊、水田中。分布于中国各地。 。【生药】:采集 夏秋捕捉。 捕后洗净,用石灰或酒闷死,晒干或焙干。 鉴别 水蛭扁长圆柱形,长2~5cm,宽2~3mm,体多弯曲扭转,一般是用线穿起来,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 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 宽水蛭,扁平纺锤形,长5~9cm,宽0.8~2cm,背腹相贴呈拘挛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背部黑棕色,两侧及腹面呈棕黄色。质脆,易断,断面胶质样,有光泽。有土腥气。 长条水蛭狭长扁平形或线形,长8~12cm,宽1~5mm,两端均细,体表面凹凸不平,背腹面黑棕色,吸盘不易辨认。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以身干、体大、无泥者为佳。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方法有切制和炒制。 ❶ 切段 取原药材,洗净,闷软,切段,干燥。 此外,尚有油制、焙制、米制、烫制、醋制、酒制、石灰制、蜜制、泔制等炮制方法。。 【化学】: 主要含蛋白质。 唾腺中含水蛭素(Hirudin),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1],另含多种氨基酸:门冬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等。此外还含肝素和抗血栓素(Antithrombin)等,以及7种微量元素[2,3]。 参考文献 [1]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399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35 [3]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1;8(3):172 。【药理】: 水蛭素不受热或乙醇之破坏,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 水蛭还可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因而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其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强于虻虫、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17 [2]中国药学杂志 1991;26(7):396 。【药性】:性味 咸、苦,平。 有毒。 ❶ 《本经》:“咸,平。” 归经 肝、膀胱经。 ❶ 《纲目》:“肝经血分。” 功效 破血,逐瘀,通经。 主治 蓄血症,癥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赤痛,云翳。 ❶ 《本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9g。 外用:置病处吮吸,或浸取液滴。 使用注意体弱血虚,内无瘀血及孕妇忌用。 ❶ 《日华子本草》:“畏石灰。” 配伍应用 ❶ 配虻虫,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折伤坠扑,蓄血疼痛。 ❷ 配三七末、麝香,治跌打损伤所致的内脏挫伤,瘀肿。 ❻ 配大黄、黄芩、干地黄,治干血痨。 方选和验方 ❶ 抵当汤(《金匮要略》)治伤寒下焦蓄血发狂,普忘,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易而色黑,脉沉结:水蛭(炒),虻虫(炒,去翅足)各30个,桃仁(去皮尖)20个,大黄(酒洗)42g。水煎,分3次服,先服1剂,不下更服。 上各为细末,每服9g,用热酒调下,如人行四五里,再用热酒调牵牛末6g催之,须脏腑转下恶血,成块或成片,恶血尽则愈。 水煎服,每日1剂。 水煎服。 一般治疗1~3次可愈。本方亦用于治疗牛皮癣。” ”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漏下去血不止:水蛭治下筛,酒服3g左右,日2服,恶血消即愈。” ❶ 王好古《汤液本草》:“水蛭,苦走血,咸胜血,仲景抵当汤用虻虫、水蛭,咸苦以泄蓄血,故《经》云:有故无殒也。” 血畜膀胱,则小便不通,血散而膀胱得气化之职,水道不求其利而自利矣。 坠胎者,以其有毒善破血也。 ” 月事不以时下,而为壅为瘀,渐成为热,为咳,为黄,为瘦,斯干血痨病成矣。调其冲任,辟而成娠,血通而痨去矣。 故仲景方入大黄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