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胚泡的着床与植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胚泡的着床与植入

胚泡的着床与植入

植入是胚泡运行至子宫进行定向定位后,与子宫内膜上皮接触、粘附、融合、穿透、侵入和包埋于子宫粘膜基质中以建立胚胎发育必需条件的过程。通常把胚泡定位、识别、接触、粘附和融合的过程称为着床,此为植入的第一阶段;穿透子宫内膜上皮的过程为第二阶段;侵入和包埋于其基质中的过程为第三阶段。
正常植入 胚泡于第4~5日到达子宫腔,这时子宫内膜处于黄体孕酮控制的分泌期,生理上具备了胚泡植入的条件。子宫肌肉收缩波与胚泡定位有关,起源于二个子宫角的蠕动波最后将胚泡定位于子宫中部的背壁。胚泡去卵膜后其内细胞团一端的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上皮接触,彼此之间的微绒毛相互交错,通过表面抗原的细胞识别过程而彼此粘附融合。胚泡与内膜上皮粘着后即引起上皮下方基质组织的广泛反应,如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水肿,充血和微血管芽生等,这一反应称为子宫基质反应,其主要特征是基质细胞增大,胞质出现丰富的糖原和类脂质,并进行蜕膜化,变为蜕膜细胞,又称为蜕膜反应,为早期鉴定妊娠的重要指标。接触部位这种迅速变化,与胚泡信息扩传至基质,并刺激邻近组织产生蜕膜化物质(组胺和前列腺素)有关,内膜对胚泡信息的这种反应必须先经过孕酮及雌激素的敏感化作用。
约于排卵后一周左右,胚泡滋养层细胞分泌溶蛋白酶类物质,使接触区的子宫内膜上皮局部溶解和破坏。部分滋养层细胞侵蚀并穿透上皮,伸入于基质组织中进行增殖(图1)。外层细胞增大增多,侵生活动活跃,并互相融合成合胞体,称为合胞滋养层。内层细胞界限较明显,称为细胞滋养层。在8~9日的植入部位,可见合胞滋养层深入子宫内膜中,继续侵蚀、消化和破坏子宫基质,形成许多滋养腔隙,腔隙中充满母血,到第11~12日左右,整个胚泡已完全埋植子宫基质中(图1)。全部植入过程约需3~4天。植入以后,子宫内膜上皮迅速将植入口包盖,胚泡这种深植于间质组织中的方式称为间质植入。进入第二周以后,随着绒毛膜的形成和滋养层胚外中胚层成分的向外扩伸,逐渐形成绒毛。第三周分生出绒毛分枝并建立绒毛血管网,初步形成了胎儿胎盘的雏形。

图1 人胚泡植入模式图

1.内细胞团 2.透明带 3.囊胚腔 4.滋养层 5.子宫粘膜基质 6.子宫内膜上皮 7.滋养层细胞 8.扩张的子宫血管 9.合胞滋养层 10.滋养腔隙 11.细胞滋养层 12.内细胞团 13.蜕膜组织 14.子宫内膜上皮 15.胶原纤维


胚泡植入以后,子宫内膜逐渐转变为妊娠状态的蜕膜,因其部位不同分为三部分,包于绒毛膜外方靠子宫腔的部分称为包蜕膜;在绒毛膜囊下方与子宫肌层接触形成胎盘的基底部位,称为底蜕膜;不直接为胚泡所植入的子宫内膜其余部分称为壁蜕膜。
异位植入 或称异位妊娠。人类胚泡在正常情况下多植入于子宫体中部后壁中,但有时也会植入子宫以外的部位,或植入于子宫颈区,造成植入的异常(图2),前者称为宫外孕,后者称为宫颈妊娠,往往会导至胚胎死亡和引起严重出血。异常植入输卵管是宫外孕中最常发生的一种,输卵管妊娠多半在第2月时因输卵管破裂造成死胎和严重内出血。偶尔也有胚胎不死亡而重新植入腹腔肠系膜中的现象。输卵管植入可发生于任何区段,但十之八、九是在壶腹部,即所谓壶腹部妊娠。任何阻碍卵下降的因素(例如输卵管慢性炎症)均可形成异位。这种异位植入会造成破裂、严重出血和危及母体生命而受到临床重视。偶尔也有植入子宫与输卵管交界区壁间间质组织中的现象,结果多半引起早期流产。异常植入卵巢的情况较少见,有卵未排出而受精的所谓原发性卵巢妊娠,也有输卵管妊娠破裂后再植至卵巢的继发性植入。

图2 异位植入示意图

A~F.输卵管植入 G.腹腔植入 H.卵巢植入 Ⅰ.子宫正常植入部位

1.肠 2.肠系膜 3.卵巢 4.子宫内口植入 5.宫颈植入


异位植入于腹腔的地点通常是子宫-直肠系膜区,其他如网膜、肠壁、或脏器浆膜等也偶可出现。腹腔植入有二种: 由卵巢排出的卵直接进入腹腔受精后植入上述地点者,称为原发性腹腔妊娠;胚泡先植入输卵管,以后继发植入于腹腔者,称为继发性腹腔妊娠。腹腔植入会引起大出血而危及母体安全。
胚泡异常植入子宫颈附近或其内口区的宫颈妊娠,结果在该地区形成了中央前位、侧前位或缘前位等前置胎盘,在妊娠后期往往出现严重出血。
☚ 卵裂与胚泡的形成   胚盘与胚层形成及分化 ☛
000010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4:22